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灾区:我们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

(2009-05-11 16:38: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无关风月

地震一周年了。人真是奇怪,最喜欢纪念日,见面纪念结婚纪念,分手离婚也有纪念,生日祭日——也许人类太过于善忘了,需要有个特定的日子提醒下自己,无论是经历过的痛苦还是曾有过的甜蜜。拿出来翻拣盘点,然后告诉自己,哦,我原来是个有故事的人。

央视开始铺天盖地重叙地震,我这不怎么看电视的人也记得了一个专题片的名字《北川,北川》。不过听到一句解说词我简直想要拍案而起,大意是“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真是可笑啊,灾区人民是不是得对这“契机”感激涕零,没有经历地震的人民还会翘首以盼?那些善良的记者们,一个个地寻找一年前那些经受了剧痛的百姓,想要证明地震让他们过得有多好。绵阳一个护士,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记者在绵阳街头采访她,她流着泪说,“我真的不想再回忆。”那记者还能如此泰然地继续让更多的人回忆,不知道应该佩服他良好的职业素质还是灵魂的麻木与心灵的冷漠。

那时候真想让他听一首张惠妹的歌,《不要在我伤口撒盐》。

学校接受了个任务,要所有的学生给灾区人民写封信。我想,灾区人民好闲啊,我们全市得有多少封信让他们读到两眼发红啊。那些明星也陆续到灾区去了,帮人家烧火做饭,后面跟着一群记者,这明星就如此用她生的火来温暖灾区人民,倒真正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中国人是多么喜欢表演啊,如此重大的灾难,无数人的噩梦与戛然而止的生命,都能成为他们的道具和素材。我们民族的心里承受能力之强,超乎我的想像。

一年前的地震,我也曾在外面露宿一个月。虽然地震没让我失去什么,但地震前我刚刚经历了人生最残酷的打击,朋友说,你经历了两次地震。

我这经历了两次地震的人,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经受了灾难的人们,并不需要纪念,而只想忘记。那些惨痛的日子,一定让他们害怕每一个团圆和喜庆的时刻,而我们还要以同情和关爱的名义,制造一个让他们集体揭开伤疤的机会。这是何其残忍的事。

我的朋友从来不会提那些让我伤心的往事,偶尔不小心提到,他们会说,对不起。

可看看我们的社会和媒体,他们是何其的强悍与理直气壮。

当然,地震自是有值得我们铭记的东西,我们也不该忘了灾区人民的苦难。那么,关注灾区,我们用一种尊重别人的方式去进行好不好?铭记苦难,我们化作日常的道德行为与精神内涵好不好?纪念地震,我们用实际的行动和真诚的态度好不好?

人总是喜欢在弱者和不幸的人面前泛滥自己的同情心,虽然他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从来不会扶一个老太太过马路,不会在公交车上给残疾人让一回座,甚至并没有履行过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同情的一大好处是能让自己的优越感倍增,也衬托出自己的高尚。不过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遭遇了如此灾难的人,你没有任何资格去同情别人,任何一个有自尊的不幸者,最不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同情.

我想要看到的是人性的悲悯,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同情.有人送了一床棉被就想要灾区人民诉说一次不幸进而感动得落泪,真正是无耻之极.

在奥运会开幕式排练中受伤的那个女孩说过一句话,我最不想听的就是别人说我坚强.这句话同样适宜于灾区人民.如果有得选择,谁愿意如此痛苦地坚强啊?他们也想要搂着老婆孩子,让别人说他脆弱好了.那些不断歌颂“坚强”的人难道不清楚,那坚强背后强忍的痛楚和欲苦无泪的无奈吗?

那些被赋予“坚强”使命的不幸者,可以建议那些记者跟他们交换一下角色。

张爱玲曾经说过,不要碰别人的人生。我们不能要求中国人都像张爱玲那般善解人意,只是请求:不要碰别人的伤口!

如果你还没有忘记地震和地震中的人,就请你远远地关注,默默地帮助,真诚地祝福吧。想起很久以前看到的一句话,想要复述,灾区“就像一个阵痛刚刚过去的产妇,她需要的是安宁”。

别再打扰她了,善良的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写给孩子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