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过节不收礼”太不靠谱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马上就要到教师节了,不少家长都在为如何给教师送礼而纠结,对于家长们的热情,老师也在纠结。最近,南京的一位小学老师就在网上发出了“放过老师”的呼吁。无独有偶,人大教授张鸣也在微博上提议,“今年教师节,无论大中小学教师,不收礼。”对此,网友调侃,“别闹了。”
逢年过节必送礼,这已成为中国一大特色,春节、中秋、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如此;教师节,妇女节等如此,即使是国外传来的圣诞等洋节也未能免俗。这不仅让节日的原本意义大打折扣,也催生了腐败和走后门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已然默许了“过节送礼”这一潜规则的时候,有教师呼吁“过节不收礼”着实是一个进步,一个好兆头。
但就在教师们为坚守职业道德而十分严肃的发出倡议的同时,网友却在调侃“别闹了”。不至于说将老师们的一番赤子之心摔了个稀碎,却着实是给他们的满腔热情泼了盆冷水。相信,发出倡议的老师也会备感委屈,曾几何时,教师曾是最为光荣的职业之一,也是不少人的集体梦想。“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传唱大江南北,也曾说出了无数孩子的心声,但如今,老师发出个不收礼的倡议都遭质疑,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真让人始料未及。
对于教师节收礼,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持反对态度。教师教书育人,身为人师,自身也自然应是一个典范,教师的品行端正与否直接影响到所教学生的道德素养。对于教师,我们也倾注了很多希望,而这希望正是来自于对孩子的爱护和关切。没有哪一个家长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对老师的素质有所要求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当走后门和送礼成风的时候,每个人都期望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得到照顾,结果只能是教师素质的降低和教学水平的下降。反过来,自己的孩子学不好,家长又会想到给老师送礼,于是送礼成风和教学质量下降就成了一个打不破的恶性循环。其实就在去年教师节,国内就有十所学校联合倡议,呼吁教师节不收礼,但效果显然没达到要求。于是我们看到,口号年年喊,但送礼的不良风气却没能刹住。
我们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是有良知的,他们不想收礼,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做人准则。但当整个中国都弥漫在送礼的喧嚣和浮躁中时,他们能做的除了沉默再无其他,因为呐喊和呼吁只会换来别人的一声“别闹了”的调侃和嘲讽。教师倡议“过节不收礼”,网友回应“别闹了”,其实这并不是网友不答应,不希望如此。“别闹了”,只是在送礼成为明规则的现状下的一句无奈之语,在“今年过节不收礼”的语境下都可以有“收礼只收XXX”的妥协,老师们的一句“过节不收礼”也只能是无功之举,充其量只是一些有良知的老师们一个表态而已,知道就可以了,但千万别当真。在现阶段送礼这风气还是很难止住的,至少全凭少数老师的良知是不够的,道德自律固然可贵,但太不靠谱。与其靠老师们“过节不收礼”的良知,还不想想想怎么样改变教育不均衡的现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