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择校费屡禁不止根源在教育不公平

(2011-05-26 12:21:29)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择校费屡禁不止根源在教育不公平

   据新华网“新华视点”报道,教育部去年底发布“禁令”,要求各地3年到5年基本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时隔半年,记者采访发现,广州、北京、南京等地部分中小学择校费不仅未降,反而水涨船高,有的已超过10万元。

   中小学择校费一直是民众意见比较大的问题,不仅在于几万块钱的择校费加重了父母们送孩子上学的负担,还在于此举直接将一大批虽优秀却贫寒的学生拦在了好学校门外。有的地方高达10万块钱的择校费甚至比大学四年的学费还要高,这自然是一些不富裕的家庭所承担不起的。择校费虽打着捐资助学的幌子,却没能促成初中级教育的发展,反而加速了教育的不公平。

   201011月初,教育部网站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力争经过3年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并提出了10项措施治理择校费。今年2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再次表示当前要大力整顿择校费问题。但择校费却如顽疾一般,久治不愈。原因为何,其实并不难理解,自然是因为治病没治本,不解决择校费的根源问题,一纸禁令实际上很难产生实际效果。

   择校费之所以会产生泛滥,,根源还在于教育的不均衡,当下的义务教育不仅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城市学校之间发展也不均衡,于是就产生了乡下的家长想把孩子往城里送,城里的家长想把孩子往重点学校送这样的现状。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而好学校却是有限的,在供求严重大于需求的时候,学校就有了寻租的巨大空间,这时候,学校手中掌握的招生权很容易就化为吸钱机器,受害的,自然是想进学校的学生和家长。

   90年代择校费产生以来就饱受争议,如今更是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学校、老师、招生部门都卷入到这条以招生数额换金钱数额的罪恶链条中,更有甚者,是产生了一大批游走于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学拖”,明目张胆的将教育从公益做成了交易。义务教育本应该是公益的,公平的,教育权是每个适龄人都应平等享有的权利,保障教育的公平更是教育部门的职责所在,如果任由择校费继续泛滥下去,只会使得义务教育不再义务,公平教育不再公平。享受优秀的教育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不是权贵阶层的特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度虽然大,但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有教育公平了,择校费也才能消失,而这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有足够的决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