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该给“血铅超标”的“环保标兵”换身衣服了
近日,堪称“环保标兵”的浙江德清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被爆出是当地居民“血铅超标”事件的“祸端”。截至11日,300个送检样本中,就有31个超标,其中11个是孩子。对此,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解释是“职工下班离厂没有洗澡换衣服”引起的。该公司副总经理赵国根接受采访时说,这“应该是一个偶发性事件,不是个必然性事件”。(5月15日,《北京晨报》)
300个送检样本中,有31个超标,高达30%的血铅中毒率已明明白白的表明了污染的严重性,而海久蓄电池厂竟然还做出了“没洗澡换衣服引发血铅超标”的雷人解释。这不仅无视事实真相,更是拿民众的智商开玩笑。难不成这血铅超标的11个孩子每天放学回来还都要还都要换身衣服?这一自欺欺人之举非但不能为自己开脱,反而会自毁本不甚好的声誉。
应该注意的是,海久电池厂的重污染是与当地政府的不作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地血铅超标曝光后,肇事方海久电池厂所在地——孟溪村的负责人竟然还表示“这是个环保示范企业,谁也没有想到这么严重。”这个“没想到”让我们很是奇怪,在3月初时,当地儿童就已检出血铅超标,同处一村的负责人竟然不知情,时隔两个月后还“没想到”?再者,海久电池厂建厂一年来,当地环保部门难道就没有进行过例行检查?在眼皮底子下发生这么严重的污染,当地部门竟然视而不见,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作风不是对海久电池厂的“照顾”是什么?
质量免检产品曝出质量问题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环保示范单位曝出环境污染也不是首次。示范企业变身负面典型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愤慨和恼怒,更是教训和反思。像海久电池厂这样的“环保示范”,全国各地想必还有不少,它们一面受到政府的庇护,凭借巨额的税收在地方检查中一路绿灯,它们不仅是当地的龙头企业,还是示范企业;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在明目张胆的排污而污染监管,地方百姓叫苦连连却得不到伸张。它们眼中只看得见政府,放不下百姓,这种势利而短视的行为当真是为害无穷,不仅给地方百姓带来巨大伤害,还容易导致地方官员搞权力寻租和灰色交易,这样的企业必须彻查严惩。像海久这样的企业,我们也该摘下他们的“师范”帽子,脱下他们光鲜华丽的外衣,看看他们究竟是什么货色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