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水浒:李逵是条立场坚定正义的汉子
(2011-04-11 17:09:35)
标签:
文化 |
分类: 透视水浒 |
金圣叹在评论《水浒传》中宋江邂逅李逵一事时说“十两纹银买一铁牛,乃宋江一生得意之笔。”从以后李逵与宋江同生共死的兄弟感情上,或者是李逵为宋江赴汤蹈火上,都彰显出了李逵对松江的忠心。甚至有人认为,李逵就是宋江手上一件比较有用的工具而已,他已经完全属于宋江,从而失掉自己以往的人格。
其实,李逵是梁山上为数不多坚持自己立场的人之一。他的立场既不是招不找安,也不是谁做头领,而是作为英雄好汉,就必须打抱不平。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里面。
此处的“买”,不是买卖,而是“收买”的意思。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中就写到:宋江便问道:“却才大哥为何在楼下发怒?”李逵道:“我有一锭大银,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却问这主人家挪借十两银子,去赎那大银出来,便还他,自要些使用。叵耐这鸟主人不肯借与我,却待要和那厮放对,打得他家粉碎,却被大哥叫了我上来。”……宋江听罢,便去身边取出一个十两银子,把与李逵,说道:“大哥,你将去赎来用度。”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宋江问李逵为什么发怒。李逵说自己的银子赌输了,想找人借点钱把自己的银子赢回来。结果人家不借,李逵这才要打人家。宋江听说之后就掏出自己的银子给李逵去用。而李逵是怎么想的呢?且不说两个再饮酒,只说李逵得了这个银子,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李逵就想,这个黑宋江和我没什么交往,就借给我银子。看来真是仗义疏才,名不虚传啊。
这样看来,十两银子确实打动了李逵,才让他以后为宋江赴汤蹈火,生死效命。从以后的闹江州到上梁山再到征方腊最后被双双毒毙,都体现了“同生共死”这一信念。这么看来,李逵确实是一开始就被宋江用十两银子收买了。其实,真正让李逵赴汤蹈火的不是宋江本人有什么迷人魅力,也不是宋江的十两纹银,而是宋江的“义气”打动了李逵。李逵一直仰慕的就是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贫”的英雄气概。在某些程度上,李逵和宋江之间的感情更是一种英雄相惜。从这一点上,就不能说是宋江买的李逵。李逵要比其他梁山好汉有立场,讲原则。李逵真正是一条立场坚定,打抱不平,惩恶扬善的正义好汉。还是在《水浒传》三十八回:戴宗道:“这厮本事自有,只是心粗胆大不好。在江州牢里,但吃醉了时,却不奈何罪人,只要打一般强的牢子。我也被他连累得苦。专一路见不平,好打强汉,以此江州满城人都怕他。”诗曰:贿赂公行法枉施,罪人多受不平亏。以强凌弱真堪恨,天使拳头付李逵。这段戴宗对李逵的简介和一首诗,就给予了李逵极高的评价。从这里可以看出,李逵有一个很坚定的立场,那就是嫉恶如仇,打抱不平,见义勇为。他的这个立场,向来是对事不对人。有了这一点,李逵就不是一个宋江或者十两纹银能够收买得了的。元夜闹东京和双线功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水浒传七十二回中,李逵见宋江会李师师,以为宋江贪恋美色,才有了元夜闹东京的闹剧;在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中,李逵听说宋江抢了刘太公的女儿,竟然砍倒梁山旗杆,扯碎“替天行道”的大旗,还要杀宋江。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李逵并无心机,但是却很坚持自己的立场。之所以死心塌地为宋江效命,不是宋江这个人怎么样,更不是宋江用钱收买了他,而是仰慕宋江的义气。当听说宋江办了有违人道的事,他也绝不留情。“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直气尚能伸。”是对李逵忠直正义的最完美写照。
其实,李逵单纯忠直的性格,还让他成为《水浒传》中一个充满喜剧色彩的人物。有人说评价李逵是《水浒传》中的活佛,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在寿张县坐衙、刀劈罗真人等环节里,都把李逵的喜剧色彩发挥的淋漓尽致。只是,李逵最后死在自己的大哥宋江手里,实在是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