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臆想 |
今年,9月10日那天一早,我的手机就像一只蝈蝈开始不停地鸣叫了。所有发来的短信,都是我曾教过的学生(也有家长的)。有的短信,不留姓名,而且年年锲而不舍,我至今不知是谁的;我的学生其实我只教过人家几节课,严格意义上,还算不上我的学生;有的学生,即使远在美国,还是给我发来了短信。那一个个曾在我生命中停泊过的生命,一下在又聚拢在我身边。
就在9月9月号的晚上,我邮箱里来了一个超级链接,打开了这样的一篇文章:
师恩难忘——纪念北师大附中连中国老师
又是一年高考落幕,多少惊喜多少唏嘘,许多人人生的拐点就这样被这个三位数的数字决定了。如今对着高考两个字,不敢相信已经是7年前的事情了。回头看这7年弯弯曲曲走来的路,不敢想象,如果当时没有考上人大,我的人生现在是什么样子的。我时常觉得,比起很多人,我的运气不算最好的,甚至都不算好的,只有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才能获得想要的回报,投机取巧永远在我身上不work;但我又总在感叹,我的运气是好的,因为在我最困难最质疑最想放弃的时候,我生命中总能出现一些人,他们执着的相信我能成功,他们给我我最需要的帮助和鼓励,使我能够走过一个一个的拐点,从来没有放弃。连中国老师无疑是在我的高考岁月中,对我最重要的人。
现在再百度‘连中国’,题目全已经是‘四中名师连中国点评2010高考作文题目’,再看点评的风格,正是连老师的风格,大气中有细腻。点开连老师的介绍,最后一句赫然在目:‘拥有丰富的高考教学经验,其2003年执教的高考毕业班语文平均分达到110分,并有7位同学获得了作文满分。’不禁热血沸腾,那不就是我们当年的文科2班吗。
第一次见到连老师,是高一的第一节语文课,那似乎也是连老师在师大附中的第一节课,我不记得连老师看起来紧张不紧张,只记得他讲了整整一节课的红楼梦,以至于他上第二节课一开头第一句又是红楼梦时,全班同学都崩溃了。我想教语文是最适合他的一个职业,光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连老师对于文学的喜好,从他对红楼梦的熟识程度就可以体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深的热爱他的每个学生,他真心的相信并且希望每个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他经常备课备到夜里三四点钟,他上课用的PPT都是他精心设计的,有图片有音效;我记得为了让我们记住文言文里‘谢’字的各种用法,他还自己创作了首七言绝句(是叫这个吗,就是一首诗,4句话,每句话里有7个字……),我相信后来一定有很多四中的学生们也在背诵吧。
而那时候的我,实在是很够呛的一个学生。连老师从高一一直教我们班,一直到高二分班,我的成绩就没进过年纪前200,那时候一个年级可没现在这么动不动就高一22班了,我们只有8个班,一个班就算50个人,一个年级也就一共400人左右,我家拱固在特长班考年级前50的时候,我还在因为从年级300多名进步到200多名最佳进步奖呢(还记得奖品是个流的滑修改液,还让在旧礼堂上台领奖,那叫一个丢人。)我的语文更是平平常常,比起王月、沈悦等才女我简直就是粗纤维做的擀面杖。我记得有一次,连老师叫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我信心百倍的说了我对某段文章的理解,说我洞悉到了其实文章中有很多隐喻,然后这些隐喻都是有联系的,非常讽刺非常犀利,然后我坐下了。连老师说这段描述其实就是非常简单的描述,没有任何隐喻在里面,当时那个囧啊,想死的心都有了。我记得学《故都的秋》,连老师问我们读完的感想是什么,我被叫起来就说‘我觉得他很怀念故乡’;王月也被叫起来,说‘我读出了一种孤独’,当时连老师眼睛都亮了……我后来读了很多遍也没瞅出什么孤独的影子来。高三后期做模拟,我的语文选择题永远都错5个以上,永远都被连老师在每次模拟考后留下来开小灶,直到高考也没有创造出语文奇迹来,只是班级平均分水平。
就是这样一个木疙瘩,而我很幸运的,成为了连老师最喜欢的几个学生之一。我脸皮实在是够厚敢这么说,因为第一我都不确定连老师现在还记不记得我了……第二连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是笑嘻嘻的,感觉不出他讨厌任何学生,但我就是固执的相信,我在连老师眼中是一个不一样的影子。我记得在高三的开始,有一天我周末在家,突然接到了连老师的电话,他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他相信,一直排名年纪200多名的我,其实是班里前三名的水平。我后来想想是不是连老师跟每个人都这么说啊,但是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挂掉电话后我的眼泪如决堤般迸出。其实现在的我回想,其实就是这样一份对自己的相信,是重燃我自信的那最重要的一个火把。
高三其实是不苦的,我说这话会被很多人骂,但是比起后来的奋斗,高三是一段目标明确全力以赴的奋斗史,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第一次为自己的命运而战,而日后的日子,虽然自由,但总是会迷茫的苦恼,那个时候,就会想起高三的日子,想起自己吃掉一本一本的练习册的那种充实,知道每多做一道题,就离自己的心目中的名校越来越近,其实是非常的幸福的。那时候大家如同战友一样,又如同是竞争对手,互相比较互相学习,很多人都变了一个样子,能清楚的感受到了压力。所以有时候我觉得,高考在不公平不科学的同时,其实也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考验,因为考场上的考生不只是装着知识的机器,而更多的是一个有机体。不是装书本越多的才能考最好,而是拥有最好的心态的,最好状态的以及足够知识的人,才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发挥最大的生产力,产生出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而对于当时的我,当自信回来的时候,人就会产生期望,而紧随而来的就是压力,以及害怕达不到期望的紧张。而这个时候对于自己的信任就变得无比的重要。高三一年我的成绩稳步上升,到一模达到了学生时代的顶峰,超水平发挥到了年纪第五班级第二的水平。后来非典扑面而来,学校强制放假了一个月,每个人抱了10几斤的卷子回家自己复习。一个月后回来二模。由于自制力超级差,我的成绩开始迅速下滑,到二模的时候就掉到了班里第十几名的地方,那时候离高考不到一个月了,那是我真的很绝望的一段日子。我不知道是不是那一个月的日子葬送我之前那一年的奋斗,每天都很抓狂,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就在那样的心情里迎来了那堂改变我命运的语文课。那堂课讲作文,连老师挑了4篇我们班同学写的二模模拟作文,不公布姓名,让全班同学当阅卷老师,给4篇作文打分,换个视角来学习如何写高分作文,避免低分作文。那时候的我心情沉重,结果上来第一篇居然就是我的。我是个木疙瘩,写作一直不是我的长项,打死我也写不出那些看了能落泪的优美的句子,所以我一直走逻辑清晰的事例支持观点路线,文章结构非常单调,一头一尾中间3段,用干涩的排比垒我的观点,和后来写GMAT作文一模一样。连老师给大家看我的作文的时候,我都不敢抬头看一眼,之后陆续给大家看了第二篇第三篇,最后一篇清楚的记得是兰亭同学的,文笔娟秀且风格非常好认,一看就是篇高分作文。然后连老师开始叫同学起来给4篇作文打分。每个被叫起来的同学都是给我的最低分,兰亭的最高分,中间的2篇中等分数。后来还听到有人给了我及格分36分,我坐在下面真的想死啊,心想幸好是匿名的,不然真是有游街示众的感觉了。听完了同学们的打分,连老师做了最后的结论。我到现在,都还清晰的记得他当时的那句话:‘第一篇和最后一篇,都是55分的好文章。’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我突然在那一刹那,把自二模来的那个巨大的包袱,一下子的放下了。我能感到那种释然的快感,流进了我的全身,仿佛被一股暖流,让我丢失了的自信,就在那个瞬间又被我紧紧抓住了。
这是我在高考前对连老师的最后一点记忆了。到最后,我以班级第三年级第十的高考成绩考入了人大。再回头看,在我人生的拐点,是连老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了我最重要的一推。我后来从来都没有跟连老师提起过,那些他不经意间说过的话,对于稚嫩的我,是多么重要的鼓励。后来,当连老师调到四中之后,我甚至失去了跟他的联系,我都不知道他的联系方式,只是在某年的教师节,在确认自己要出国之后,写了张教师卡,试着在地址写着北京四中语文组连中国收,不知道连老师有没有收到。
今天,7年之后,当我再回忆起那些日子,那些鼓励的句子,我还能感到身体里有热血在沸腾。我不知道连老师能不能看到这篇日志了,如果能,他还记不记得那个戴着厚底眼镜的短发女孩,又会不会再给我打个55分。而对于我,我知道我从来没有能够报答过连老师,没有买过贵重的礼物,没有去连老师家探望过他,没有在他宝贝女儿出生的时候道上一篇祝贺,也没有在每年的教师节送上卡片。如今我人在美国,知道这些将成为我一辈子的遗憾了。但是在我内心深处,我只问心无愧的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没有辜负他的信任,没有辜负他那句笑眯眯的‘连老师没有看错你’。
2010年7月1日
于芝加哥O’Hare国际机场
一个老师的幸福就在于你不知道是在哪一天,是在哪一个时候,你也不知道会被谁亮晶晶地想起。你被忆起时亮起的光焰,就是你生命的光焰。你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影响并改变了学生,他们活泼丰富的生命状态也深刻地推动了你对“人”的认识,对“活着”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程虹,我当然记得,一生也不会忘记。你十七八岁的样子已在我的生命里定格。无论时光怎样流逝,在老师的心目中你是永远的十八岁。你的作文在最后阶段,突破到55分,那却不是老师的偏爱,那是你勤奋努力的结果。你考上人大,送老师的纪念品,现在依然放在我的家中。
http://s9/middle/5f2a67a5t916210eeda58&690
(程虹上人大前,送我的礼物,至今放在我家中)
一个学生毕业了,你的生命就被抽走了一缕,你不知道她在哪里,但你会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时间里将他们一个个忆起。
高三快毕业的时候,讲课特别辛苦,一天我回到办公室,不知谁在我的桌上放了一盒金菊。有图片为证。
http://s15/middle/5f2a67a5t916212c20dfe&690
(这就是至今也不知是谁给我的金菊)
我问谁,谁都不承认是自己的。后来,我就自作主张给喝了。真好喝!直到今天,也没有谁质问我,是谁喝了他(她)的金菊;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送了我这盒金菊。我“不知道”!每当想起这盒金菊,脑海中就会浮出许多学生,他们一个个从岁月的水波里走来,水汽淋漓的。我痴痴地呆呆地想着他们,生命中像喝了醇酒,常常不知今夕何夕。
教师节那天
孙昕烨说:笑笑和我还有侯静轩将来都会有古建测绘的实践,真希望能画出连老师的滕王阁啊!
天元说:不得不感叹美国人的科技的进步,但无论如何,在生命深处,英文的符号远不如我们的汉字亲切!
青青说:祖,啊祖,新月不见,未名湖水色如天!
牧晓说:连老师,我很想您,很想11班。
李程说:连老师,教师节快乐啊!我在大洋这边想念您呐!
博骁说:去年的此时,我感谢您让我接近了高贵;今日的此刻,我突然感到,我远离了一位敬爱的师长。多么想再听一节语文课!教师节快乐,祝好!
……
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时间里,我将你们一个个细细得忆起。
在我心中,你们如诗如画,是永远的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