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园共育主题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2017-12-07 06:39:06)
标签:
教育思考原创 |
分类: 学习-教育 |
浅谈家园共育主题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作者:静静
众所周知,对于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无疑是影响幼儿成长发展的两大主要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主要环境的主要施教者。从这一层面来讲,更需要家长与教师保持一种良性的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教育孩子上的双向互动,从而使家园共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其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不断的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策略,在做好家园共育方面,积累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和心得。下面我就从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出发,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案例一:家园共育主题活动《浓浓粽香情》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年的端午节,我在我所任教的中二班开展了以“浓浓粽香情”为主题的家园共育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开展之前,在端午节到来的前几天,我留了一项“家庭作业”:让幼儿放学回家与家长一起查看日历。留这个“家庭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查看日历,看一下最近几天有哪个节日,并请幼儿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一下这个节日。在随后的教育活动中,我给幼儿讲述了屈原的故事,目的是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风俗习惯,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让幼儿回家将屈原爷爷的故事讲给家长听,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转述、表达能力。然后向幼儿展示包好的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粽子的一些特点,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并利用三维动画视频向幼儿讲解包粽子的过程,激发幼儿想要自己动手包粽子的兴趣。鼓励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准备材料,共同包粽子,并将成品或者成品的照片带到学校,和小伙伴们分享成功的喜悦。
此次活动的收获与体验:幼儿们将自己与家长一起包的粽子带到学校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以及在家包粽子过程中家长帮助拍摄的记录孩子成长的照片。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建立了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加深了幼儿与同伴分享快乐的情感体验,加强了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促进了幼儿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在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与家长的沟通合作能力的同时,也能在幼儿的心里留下成功的喜悦和与人分享的快乐等这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埋下热爱生活的种子,是我作为幼儿教师最快乐的事。
案例二:家园共育主题活动《神奇的种子》
我园是一所农村标准园,地处华北平原,周围都是村庄,这里的田间地头,到处都能找到可用的素材,尤其是在秋收时节,各种农作物硕果累累,这为我们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供了便利条件。
活动开展之前,我会给孩子们看事先准备好的几种常见的植物种子:小麦,红豆,绿豆,黑豆,玉米,大米,小米等,引出幼儿已有的对植物种子的认识经验。然后,我以“神奇的种子”作为主题,引导幼儿利用放学后和假期时间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最常见的植物的种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亲手操作,与家长共同制作种子画,将幼儿想到的画面用美丽的种子和简单的工具魔法般的展现出来,跃然纸上。幼儿在寻找种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植物种子的认识,而且能够加深对相关植物的认识。在与家长一起用种子做素材“描绘蓝图”的过程中,幼儿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同时还能有效的锻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和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幼儿运用种子创作图画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了幼儿动手落实自己想法的能力。幼儿通过活动认识种子,认识植物,了解种子的成长与收获的过程,从而感知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的意识,培养孩子们从小节约的美好品德。幼儿与家长一起共同动手制作种子画,培养了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和与家长沟通合作的能力。
活动的收获与体验:活动后,幼儿将作品带到学校,参与主题墙饰与美工区的环境创设,在这一过程中,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了幼儿为班级出力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幼儿还将自己收集到的种子带到班里的活动区,为以后的活动提供了材料。这次的家园共育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了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锻炼了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和与家长的合作能力;幼儿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要从小热爱劳动、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自然的情感体验。
案例三:家园共育主题活动《美丽的叶子画》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随着秋季的到来,树上的叶子慢慢变黄并逐渐随风飘落。满地的落叶为我带来了灵感,我决定以“美丽的植物叶子”为主题,开展一次家园共育的主题教育活动。
此次活动开展之前,我开展了一次“认识秋天”的小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周围环境的变化,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叶子都掉落了),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秋天。然后引导幼儿利用放学后与假期时间,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植物掉落的叶子,根据自己的现有经验,加上自己的想象与创意,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用植物的叶子制作的图画。幼儿在与家长一起收集植物叶子的时候,能够加深幼儿对各种植物及其叶子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幼儿与家长的沟通协作能力。在用叶子制作图画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幼儿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幼儿与家长的合作能力。
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植物叶子的美丽,感知秋天的美丽,感知大自然的美丽,加深幼儿对各种植物认识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用掉落的树叶制作成美丽的图画,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培养了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幼儿与家长的沟通合作能力。
活动的收获与体验:活动后,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带到了学校,与小朋友们一起交流自己完成作品的过程与经验,然后小朋友们将自己的作品放到美工区,为美工区的环境创设提供了大量独一无二的素材,还有的幼儿请老师将自己的作品用来装饰班里的主体墙,用自己的作品让教室变得更美丽,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孩子们收获了自豪感、参与感以及班级荣誉感等情感体验。本次家园共育主题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帮助。此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们的自信心,增强了孩子们的自豪感、参与感和班级荣誉感,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从而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无论是包粽子还是种子画、树叶画,自从走上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每天走在乡间小路上,我所看到的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在我的专业领域,普通的树枝加上彩泥可以变成灵动的花树,喝水的瓶子盖儿可以变成孩子们的棋子,外卖的盒子洗干净之后可以成为角色表演区的道具......在小孩子的眼中,幼儿教师更像是小梅的大龙猫,像是会魔法的花仙子玛丽贝尔,好多在别人看来没用的东西,在幼儿教师眼里都是宝贝,都有各种匪夷所思的用途。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家园共育主题活动是一种很重要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园和家庭、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也能十分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