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字意义和用法
“焉”在教材所选文言篇目里出现频率甚高,“焉”字的用法归纳如下: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译:多个人行走,在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译:堆土成为高山,风雨自然会从这里兴起。
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大多放在句子开头。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并且将土石放在哪里呢?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译:尚且跟从老师学习,向老师请教。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译: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呢?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译:等到燕子丹用派遣荆卿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译:不通晓句读,迷惑而不去解答,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译:盘旋屈曲的样子,就像蜂房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
句子里的“焉”,有时都处于句尾,但是它们的语法功能绝不仅仅是语气助词,也不能用“也”“矣”等其他句末语气词来替换“焉”,因为那样将造成句子成分的残缺。“语境区分法”,无非就是在确定“焉”的意义时,要关注“焉”前面的那个词语,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别“焉”的具体用法。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斯天下之民至焉”中 “至焉”即“至于此”,意思是来到这里(魏国),即归顺到魏国来,是兼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