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奥秘展览引动滨城媒体火热报道

(2009-10-30 14:16:32)
标签:

生物塑化

标本

翻车鱼

高海斌

滨城

大连

生命奥秘

展览

半岛晨报

动物

杂谈

分类: 杂谈

生命奥秘展览引动滨城媒体火热报道

——转载《半岛晨报》报道《看完他做的标本大伙都呆住了》

 

    随着生命奥秘展览的不断推广,大连各界人士对我们的关注越来越密切,好评如潮。滨城媒体对我们的展览和展览相关人员的报道也进入了一个小高峰。10月28日,《半岛晨报》刊载了一篇名为《看完他做的标本大伙都呆住了》的报道,报道的主人公是我公司生产部的主管高海斌,讲述了他从一名普通的一名普通医大学生逐渐接触生物塑化技术并爱上这一行并成为这方面精英的故事。海斌是我带的研究生中很能吃苦也很能钻研的一个,他现在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和成就,并且明确了今后奋斗的目标,我真心为他感到高兴,也因此感到很自豪。在此将这篇报道转给大家看一下,也让大家感受一下生物塑化的魅力。

 

文质彬彬的高海斌个子瘦高,眼睛不大,这位来自营口农家的小伙子真不简单,他带领着一个54人的生产团队,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会吓人一跳——动物的标本塑化。  “呵呵,我的家人起初不理解,认为我一个研究生,整天和无生命的标本打交道,没意思。同学们也看不起我的工作,这些都没关系,我请他们到我的工作车间看一看,当他们看到通过我们的双手,一件件动物塑化标本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他们面前,甚至能‘活’到上千年时,一个字形容——呆。”高海斌眯着眼睛笑了。

生命奥秘展览引动滨城媒体火热报道

生命奥秘展览引动滨城媒体火热报道

 

 

  震惊!他被有生命的标本惊呆了

  高海斌是大连医科大学2007届人体解剖学研究生。

  按照家人的理解,出自农家的小伙子毕业了,不愁在医院找不到一个好位置。没想到一次偶然的参观,彻底改变了高海斌的人生轨迹。“一次,导师隋鸿锦带我到他的研究室参观,当我发现很多神态各异的动物标本出现在我面前时,天哪,我简直没法用语言形容自己的感受了。”

  高海斌是解剖专业的学生,看到过无数的标本,可那些标本都是被泡在罐子里,不能触摸,没有鲜活的生命。隋鸿锦利用世界最先进技术制作而成的动物标本既能触摸,而且每个标本都被隋鸿锦赋予了新的生命。“我当即决定跟着导师隋鸿锦一道研究生物塑化技术,我希望能制作出和导师一样的塑化标本。”高海斌下定了决心。

  说起生物塑化,是个新鲜词,用通俗语言解释可以这样理解:把动物的标本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它们能重新“活”过来,这些“活”过来的标本的肌肉有弹性,无毒无味,和参观者面对面,绝对不像以往标本给人的恐怖感觉,而且这些经过塑化后的标本经风吹雨打可以保存千年以上。

 

  热爱!原来制作标本这么有趣

  高海斌一下子钻进了生物塑化的科学迷宫中,他从一个最普通的解剖工人做起。“我最先接触的是动物的尸体。不论是海洋动物还是陆地走兽,它们都将从我们的手中重新获得生命。” 外人不了解,高海斌的生物塑化工作其实一点不轻松,第一步要将动物的尸体防腐固定,说白了,就是往动物的尸体内注射医学上常用的福尔马林。福尔马林的味道极其刺鼻,非医学专业的人闻上一会儿就会涕泪横流。可高海斌通常要工作几个小时。“我们现在对福尔马林的味道都习惯了,绝对称得上几天不闻都想得慌。”第二步,高海斌要对动物的尸体做解剖、脱水、脱脂、浸渗、造型等工作。一般的,如扇贝等小型动物的标本制作需要两个月时间,大型动物如马匹等差不多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高海斌说,生物塑化最后造型时,也是生产团队们最兴奋的时候,“大家集思广益,纷纷献计献策,给经过自己双手一刀刀解剖、塑造出来的动物塑化一个最完美的姿态。当我们看着塑化完成的动物标本,心里那个乐呀,别人难以体会。”

 

  上瘾!一两天不干,心就痒痒了

  高海斌说,科研工作者们最愿意的就是将科普知识融入生产和研究中。“比如,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吸烟人的肺和不吸烟人的肺的对比塑化,还做了一些带有主题的人体塑化工程,比如塑化后的人体肌肉、骨骼、神态等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日子在刺鼻的福尔马林味道中一天天溜走,高海斌的工作从最初的岗位升到了生产车间的代理部长。虽然多了些事务性的忙碌,可高海斌还是经常到生产车间精心地完成某些细节制作。“我们的生产团队特别团结,大家都特别熟悉每个生产环节,要是一两天不上手,心就痒痒了。”

  “一次制作一条翻车鱼的标本塑化时,我们发现在翻车鱼的食道附近有一些小鱼,这些小鱼可能是翻车鱼生前刚刚吞下的,所以保存完好。可在翻车鱼的肛门附近的一些小鱼已经差不多消化殆尽。我们将完好的小鱼和即将腐败的小鱼都保留在翻车鱼的塑化标本中,让人们在参观时,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鱼类从进食到消化的整个过程。”高海斌介绍。

 

  骄傲!打算干这行一直干到老

  高海斌和同事们作出的塑化标本成了一些医学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宝贝,尽管每件塑化标本都十分昂贵,可是仍有很多单位下了订单。最近,高海斌和同事们多了一项科研任务,要制作出一些针灸后人体反应的塑化标本。一旦这些标本制作完成,将为我国的传统医疗技术再添巨大的科研力量。

  前不久,高海斌和同事们将一些动物和人体及器官的生物塑化标本向观众开放,并成为旅顺口区的科普教育基地。从开展到现在,无数的参观者在这些栩栩如生的塑化标本前流连。有些人往往会写上一大篇的感言,在所有参观者中,老人和孩子往往观看时间最长,“一位老人在参观后拉着我们的手说‘孩子,你们做得太好了,通过这些展品,我们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的身体了’,小孩子更是从小就树立了爱科学的观念。”有些人通常会在参观后,直接表示出要捐献遗体的愿望。

  高海斌介绍,经他和同事们塑化完成的生物标本已经40多次远渡重洋到异国他乡为喜欢科普的人们展览了。“目前为止,已经有两千多万观众看过我们的生命塑化展览了。真骄傲。以后我不打算换工作,我想将这项让生物重生的工作一直干到老。”30岁的高海斌掷地有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