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谈“黑暗中的对话”
(2009-09-12 20:55:41)
标签:
达沃斯会议盲人展览生命奥秘文化 |
分类: 感悟 |
黑暗是一种比喻,代表偏见和歧视;黑暗也代表我们内心的恐惧。但是同时,黑暗也能成为一种绝好的交流和会面的中介。
——又谈“黑暗中的对话”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以前写过的一篇博文“黑暗中的对话”,今天借着Heinecke博士来大连参加夏季达沃斯会议的机会,我和“黑暗中的对话”的创办者Andreas Heinecke博士进行了一次畅谈,并邀请Heinecke博士到旅顺开发区参观了“生命奥秘展览馆”。
上次的博文写到的是我自己亲自参与活动的经历与感受,这次经过与Andreas Heinecke博士的长谈,了解到更多关于“黑暗中的对话“活动幕后的故事和更深层次的意义与影响。
19年前,德国的文学与历史学博士Andreas Heinecke 在做过多年的记者之后,找到了一项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创办“黑暗中的对话”活动。如今“对话”已经走遍了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100多座城市,每一次“对话”活动在规模、布置、时间长度和文化模式上都不同。对话时间可以从几小时、几天持续到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场景的设置也可以是公园、城市、一条游船、一个市场甚至是隔音房等等,但是无论活动时间长短,场景如何设置,对话活动每次都是以酒吧场景结束,而且每一次活动都基于相同的理论:参与者处于一种新的、不稳定的情境中,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事物。“黑暗中的对话”是一次游客与盲人向导的相遇,向导将会引导游客并唤醒他们对交流的深层需要。而在离开对话活动的现场后,外界的一切依然如故,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
Andreas Heinecke博士说,“黑暗中的对话”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人们在黑暗中发现自我,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并且让人们意识到这种自我意识的提高所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当人们进入完全的黑暗中,通常第一感觉是恐惧。而这瞬间的恐惧能够激发人们迅速开放所有的感官:触觉、嗅觉、听觉等,尽可能通过这些感官来最大限度地探索未知的世界,而且这些感官会因为失去光的作用,而变得更加开放、更加灵敏。而此刻,人们由于受到外界黑暗压力的影响而变得更加的团结和亲密。黑暗让人们处于平等的处境,此时不再有偏见和歧视,身份、穿着、相貌都变得不再重要,只有语言和声音才是最重要的,语言的交流引导大家战胜困难,走出黑暗。而保持沉默的人就会在黑暗中消失,这也是为什么“黑暗中的对话”专注于对话而不是黑暗中的“体验”的原因——要与自己对话,更要与加入探险的其他人对话,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战胜一切!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Andreas Heinecke博士与我在生命奥秘展览中交流
我为Andreas Heinecke博士讲解镇馆之宝——翻车鱼
留下记忆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