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靖州来了魏了翁侗苗文明攀高峰

(2021-04-30 12:54:17)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春之情

         题记:五一小长假去哪儿?小景点可能蕴涵大文化。我给大家推荐:回去看看你家乡文化的发祥地、文明制高点!湘西人、桂北人、黔东南人,应该去看看靖州县的文峰塔、飞山庙、五老峰和鹤山书院,考察一番,体悟一番,你应该能得知你的“文脉”从何而来,向哪里去。

靖州来了魏了翁侗苗文明攀高峰


靖州来了魏了翁 侗苗文明攀高峰


      4月30日,五一小长假前最后一天的上班途中,接到老家友人发来的微信,应该是在宣传湖南省西南边陲侗族苗族聚居地靖州县的一个人文旅游景点“文峰塔”。

        微信没有寒暄,没有问候,没有邀我回家乡,也没有要我宣传的附言,心气相通的老友,何须多言!我知道老朋友是在宣传影响我;是要我帮着做做宣传,比如转发朋友圈;是要提醒我:你看,谁不说俺家乡好,你要常回家看看!

        他乡游子,谁没有乡亲,谁没有故人,在这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旅游季,谁没有几分思乡之情?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家乡的塔、家乡的文明,当然不需要吩咐、附言,我领悟到了就行,该转发立即转发,该宣传大力宣传。把友人微信抄录如下:


传承国学 逐梦文峰


        文峰塔儒家研学旅行基地位于怀化市靖州县城东文峰塔城郊生态公园,基地以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为主,以传统礼仪、实物体验、立体展示的形式,让体验者通过看、听、触、感、读、写、品等感受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基地设有了翁文化广场拜师礼、民俗园文化展示、院士展览馆简介、孝行园和忠义园讲解、论语书法碑廊解读、古法拓碑技艺传授等六大类课程。

        文峰塔儒家文化研学基地秉承“助推研学旅行,促进素质教育”为核心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体验者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体验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地自2019年4月成立以来,先后接待了四川蒲江县、广西融水县、贵州黎平县以及怀化鹤城、中方、麻阳、会同等十多个县市5000多师生参加研学活动。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原有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

        研学旅行即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学段的研学研学课程,培养孩子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收到上文所述的信息,笔者不避浅陋即作如下回复:

        知识按其存在源头一般分为三类:一是社会知识,指人类社会关系中传播的知识;二是实践知识,是人们在实际工作、科技活动中获得的认知;第三是书本知识,是前两类知识的书面化、系统化,也是前两类知识的冰山一角。从知识量的角度来说,书面知识极其有限;从传播性来说,很多社会知识、实践知识难以书面传播。“研学”本质是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与书面交流三位一体的知识传播方式,是去汲取课堂、学校、家庭、实验室、一般社会活动中不可能获得的知识——经过精心策划、营造氛围,“研学活动”往往可以传输一些非常重要的励志、情感、信念、人生观、方法论知识。文峰塔研学活动的独特魅力在于……

        之所以给家乡友人提出以上建议:

        一则友人是靖州文化的热心传播者,是靖州文明的积极推进者,近些年担任文峰塔生态公园管理处主任,大力推进了文峰塔景区的生态建设,大力宣扬了文峰塔在当地侗族文化、苗族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我不能辜负他的深情厚谊。

        二则作为一名在靖州土生土长的侗族子弟,我对文峰塔在靖州县及其周边三省十八县(湘西南、黔东南、桂北)的文化影响力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明代宝庆元年(1225年)国子监武学博士魏了翁,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1225年—1232年,七年之久),创建“鹤山学院”,靖州即“因人而名”、“因学院而名”,由一荒远之地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向往的精神传播高地、圣地。魏了翁及其创建鹤山书院,促进了湖湘文化、湘桂黔接边地区侗、苗、壮、瑶、汉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自明代以降,影响深远。

        更进一步地说:我认为家乡友人对“文峰塔”的文化意义应该从湘桂黔接边地区“三省十八县”的文化发展历史、文明推进历史、民族文化融合历史的角度去发掘、把握、发展、推介。

        据我的了解,靖州有四个文化(文明)高地,在湘桂黔周边地区声名远播,影响深远,可持续引领周边“三省十八县”的文化、文明发展进步:

        一是湘桂黔接边地区儒教文化的高地——文峰塔;

        二是湘桂黔接边地区佛教文化的高地——飞山庙;

        三是湘桂黔接边地区道教文化的高地——五老峰;

        四是湘桂黔接边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的高地——鹤山书院。

        我深信家乡友人理解我的意思,有能力去传播、弘扬文峰塔文化、飞山文化、五老峰文化、鹤山书院文化的。因为家乡友人多年来深入、系统研究过靖州这“四个文化高地”的历史及其现实影响力,并致力于重塑、打造、创新“湘桂黔三省十八县文化高地”。


靖州来了魏了翁侗苗文明攀高峰


        以下,抄录家乡友人曾发给我的两段微信文字,以便读者了解靖州,爱上靖州,鼓励我家乡友人更加激情饱满地推介靖州:


魏了翁在靖州


        魏了翁在靖州开办鹤山书院的时侯,已经接触了心学,弃受到心学影响,提出了"明心致知"的认识论。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倡导"求仁"和"明人伦",也有意识地提出"吾心之良知为天理",强调发现真心、使心思清明纯正的重要性。也因此,靖州鹤山书院不仅是教学的场所,也成了学术研究的场所,叶元老是心学开创人陆九渊的儿子陆持之的门人,就连他也慕名前往向魏了翁求教。

        魏了翁在学术上的成就,表现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也表现在他的著作中,尤其在靖州鹤山书院,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系统思考并整理自己的学问,从而融合众家学派之长而成一家。因此,在靖州书院的最后一年,魏了翁的精力几乎都放在写作上。

        魏了翁一生的著作极丰,现存在的著作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九经要义》《周易要义》《尚书要义》《毛诗要义》《仪礼要义》《礼记要义》《春秋左传要义》《古今考》《经史杂抄》《渠阳杂抄》《学医随笔》《鹤山诗集》《注鹤山先生渠阳诗》《词一卷》《周礼折哀》。另外词一百八十九首收入《全宋词》,诗五首收入《宋诗记事》卷五十八。文两篇收入《宋代蜀文辑存》卷七十八。其他作品已佚。

        了翁传奇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他是一代鸿儒,秉承“为天地立心”,深悟“天地以生生为心,圣人参赞化育,使万物各正其性命”,所以他立志高远,以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立于天地,以一颗廓然大公的心去做每一件事。

        他是一朝名臣,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中,不管官职大小,于每一处任职,皆竭尽全力行利民之事。

        他为官正直廉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鞠躬尽瘁,坚持匡扶朝纲,以正心立正道,倡导保持性体全德以身心同立,以“民吾同胞”而“安身立命”。

        他是教育家,立身为教,“为往圣继绝学”。

        他开办了两所“鹤山书院”,其中一所在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湖南靖州,却引来全国各地求学的学子,彻底改变当地的文化落后现象。后世之人感念他的恩泽,相继又开办了多所鹤山书院。

        他传承并宜扬先秦儒学家关于“仁”的学说,并将“仁”的思想贯彻到教育活动中,把“求仁”和“明人伦”作为其书院教育的根本目的。

        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以“为万世开太平”为终身追求,秉承一个读书人的良知,浩然正气,不畏权贵,勇于担当,处理政事总以教育感化百姓为主。

        他一生坦荡,哪怕最后把生命放逐于路途,也只求俯仰无愧天地。

        他是一代理学大家,依理,正心,养气,学术思想自成一体,治学态度为后学楷模。

        他还是文学家,他善诗文,精词律,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他在行文之中,强调人品和文品的高度统一,将人格气质具化在文学的艺术表现上,并提出“本”之理念,立身在时代洪流中,担负其至死不渝的社会责任感。

        他是著名的书法大家和藏书大家。书法上,篆、隶、楷、行草皆是精通,书品亦如人品,潼南《鉴亭碑序》中,对其书法有“鹤山真迹走蛟虬”之评誉。

        他自幼启学,便以书为师为友,鹤山书院“尊经阁”的藏书数量,居全国书院之首。他是继三苏之后的蜀学集大成者,系前而扩,启后而博,以儒为宗,融通各学,兼采诸子。

         他通过三十多年为官之经历,以及终身致力学问和践行教育,成就了影响深远的鹤山学派,极大地推进了蜀学的发展,并使得蜀学最终成为有全国性影响的学派体系,在中华学术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近代杨子元有一幅题鹤山书院的长联:红羊劫轰二万里神州,衮衮众雄,竟随大江东去。夜郎啸,海水飞,甘泉封,铜驼泪,登魏华父故墟,扬木铎,引起他乳虎出谷,雏凤冲霄,准收整顿乾坤真效果;白鹤峰钟五百年间气,翩翩群英,遥望哲学西来,黉宫高,德星聚,孔壁坏,经师铿,沫秦国公遗风,定方针,淘得些柱石擎天,栋梁盖世,好书弹压环球纪念碑。

        他是魏了翁,生于1178年6月25日,病逝于1237年4月14日。他字华父,号鹤山,南宋时期蒲江人。

       明朝著名文学家杨循吉在《宋太师鹤山先生文靖魏公祠堂碑》中说:“晚宋名儒,继明绝学,著书行世,抗节立朝,遗疏攸存,余风未泯,式彰明祀,以厉方来。”

       为读者朋友了解魏了翁,笔者再做一次文抄公,从百度百科抄录魏了翁简介如下:


魏了翁简介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南宋理学家、大臣。

       魏了翁于庆元五年(1199年)中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掌权时,力辞召命。后历知汉州、眉州、遂宁府、泸州府、潼川府等地。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封临邛郡开国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

       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推崇朱熹理学。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近期,笔者将利用节假日时间回家乡考证靖州县“四个文化高地”的文脉渊源及其在湘桂黔三省十八县的文化影响力,深入研究历史文化名人对地域文化(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及持续影响作用,大力推介在侗族、苗族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景点“鹤山书院”、“靖州文峰塔”。


                                                           2021年4月30日草于长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