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作文的思考

(2020-10-30 11:55:03)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春之思

 

关于作文的思考


关于作文的思考

 

1、劳累与轻松

 

十一年前,觉得作文是一件劳累的事。无论作公文、散文、小说,都不轻松。从事文秘工作便是“劳碌命”。与我自己,总是离不开要写信、写讲话稿、起草文件、方案、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等,后来写点散文、诗歌,更是“苦命人”一个!

最近十一年间,开始一周作文两篇,接着三天作文两篇,再接着天天写点、记点,以至于“一天不作文便手痒,睡不着觉”——这十一年间作文成了一种乐趣、志趣、奇趣,成了放松自己的一种最常用、最有效、最乐意的方式!

最近半年左右,渐渐疏远作文,心里也还想念着作文,行止却渐渐疏远作文甚至人类优秀文学作品,虽有绵绵不舍之情,但也渐渐觉得文章之外、作文之外天高地阔,趣味无穷——作文还是累哦!

有时候,教孩子作文。心里就犯嘀咕:作文到底是劳累还是轻松之事呢?我说不清楚,面对孩子“欲辨已忘言”。

 

2、补丁与绣花

 

在乡下工作时有个朋友,衣服前襟被荆棘划破了,打个补丁打出了一朵精致的山菊花,像一个徽章,像一枚胸针,实际上是一朵灿烂的心灵之花。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总觉得有什么深厚的意义值得发掘。

今天发掘出来:为文,犹如打补丁和绣花。有的人做文章,作来作去,还是一个别别扭扭的补丁;有的人则擅长妙笔生花,作出来就是刺绣,就是艺术品。

补丁与刺绣,既是近亲,又有天壤之别,何其然也?心境不同吧?!比如我自己有时候觉得作文是苦差事,有时候又觉得乐在其中,为什么呢?心境不一样。

 

3、搞艺术与玩艺术

 

看了一些画家、书法家、作家、诗人、舞蹈家的创作过程,产生一种感觉:但凡满脸严肃,非要搞出点艺术成就来的人们,大多碌碌无为;那些轻轻松松,沉浸其中,仿佛游乐戏耍的人们似乎无意间就创制了佳作,成就了艺术。看看古人也大抵如此: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狂草在醉后。

搞艺术与玩艺术确属两种境界。文章也是:妙手偶得之!

就说自己为了减肥而去游泳吧,泳姿一点美感也没有;看看那些戏水的美女,哪一个没有点高雅的艺术气息!

搞文学创作——太严肃,太正经,太功利,当然就搞不出东西——切莫说艺术!

“玩文学”呢?似乎又太油滑。

搞也不是,玩也不是。左右都不是。如此这般,还能搞出个什么东东来?!悲乎耶哉!

 

4、我学与学我

 

前段时间,有一勤勉好学的老同学到长沙,聊到做学问、三不朽。往事历历在目,年届知天命尚无所成,感慨万千。

我说:“我们总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哪里认真思考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建议:“停下来思考思考,换一种观念,调整‘我学’之境为‘学我’之境”;“毕竟我们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也勤学苦练几十年,总有些东西拿得出去,再不转变观念,改变自己对待知识的态度,还总是埋头治学,那就没有什么出成果的机会了!”

我连声高呼:“学我、学我、学我,我有至宝,识宝者分文不取,不识者千金不卖!”

老同学笑我张狂、疯癫。他还是那么谦虚谨慎,那么文质彬彬。晚上,四个老同学喝酒,我逐一指点着同学们借酒放言:“一班同学,做生意你最优秀;做学问你最优秀;谈人品论艺术你最优秀;写文章我还不错……咱四个各有所长,各有所成,到时候吆喝一声‘学我、学我、学我’了!”我倒不是要与同学们比较什么高高低低,真心希望同学们提振精气神,把三十年来磨一剑的剑术展示出来!

还是说作文吧:作文艺术岂能学的穷尽?学了几十年,有了真功夫,一篇、一章、一节、一两句总还是拿得出去的!为什么不“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难道真要辜负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5、绘画小品

 

三十年前我学过美术,学过国画,喜欢水墨淡彩,特喜欢水墨淡彩中的文人小品画、山水、人物、花草、鸟虫都不嫌弃。后来放弃美术学习,转行了,把美术书籍基本上送给“识宝者”们了。但,几部A3、A4、8开、24开版本的小品集都珍藏着。后来到北京琉璃厂、上海福州路又购买了一些绘画小品集,总以为有收藏价值——反正自己喜欢!

近些年,作文总喜欢写短文、散文,有的简直不成文,只是一些片段、观点、句子而已,我美其名曰:杂记、杂感、随记、笔记。对于发表这些“小文稿”,我没有拿不出手、不敢示人的羞涩,其自信自尊应该就源于我对文人小品画的理解、欣赏吧!一见之美、一得之悟、一隅之乐,行之于文,示之以人,分享美情美景美意,是多么美妙的事。为什么要羞涩、赧颜呢?!

总是羡煞那些擅长填词作诗的朋友们,愚以为诗词就是绘画中的小品,文章中有一类“小品文”亦然。

 

6、孤陋寡“文”

 

“孤陋”者必然“寡文”。

一个人形只影单,孤独寂寞,没有见闻、没有交游,怎么可能“有感而悟”、“有感而发”?梦境也是现实世界的变形、异化、幻像,一个孤寂的人,恐怕是很难冥思苦想出什么好文章来的。

画家要出去写生;记者要出去采访;神农氏还要尝遍百草;作家少不了要去体验生活,优秀的诗人去采风,要去行万里路;即便作几篇官样文章,写写调查报告,也得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千古名篇《陋室铭》固然作于“陋室”,倘若不是“往来无白丁”,恐怕也是作不出来的!李白作《将进酒》时不孤独,作“举杯邀明月”的时候应该也不孤独——要是没有明月、形影的陪伴、倾诉、嬉戏、歌舞,未必会有李白的不朽之作!我作这一篇小文的时候耳朵边回荡着“将进酒”的划拳吆喝;心目中飘逸着刘禹锡、李太白的伟岸身影;脑海里闪现着一个个不朽的灵魂……倘若真的是呆若木鸡般的枯坐,我这篇小文也不可能诞生。

前几天孩子写作文,憋了老半天写不出,我说:跟我出去走走、玩玩,公园里转一圈回家,说不定就有了灵感。你看看“母鸡下蛋就是因为出去吃了虫子有了营养!”孩子回答我:“老爸,公鸡也出去吃了虫子有了营养,可是为什么公鸡不下蛋呢?!”

孤陋者必然“文”;渊博者不一定要行诸文字嘛!可,这个道理毛孩子未必能听得懂。气煞老夫也,老夫连个毛孩子都说服不了……就此搁笔吧!


 

 关于作文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