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七O后的城市梦

(2020-08-24 13:07:43)
标签:

社会

杂谈

分类: 不惑以后侃人生

 一个七O后的城市梦


 

一个七O后的城市梦

 

孩子写作文,题目是《梦想中的城市》,要我帮她看看。她还强调说:“不要给我讲什么高科技、自动化一类的,那样的城市多没意思!大家都是这么想,这么写,没有新意,而且我们也未必需要那样子的城市!”

孩子梦想中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呢?

就是:绿草如茵,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河水清清,没有烟尘尾气,没有蚊蝇病毒,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如蚁人群,房屋也不是高楼大厦,而是色彩斑斓的小木屋……我想,这不就是桃花源嘛!我让孩子背诵《桃花源记》给我听,她立即朗朗上口:“……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孩子心中的城市更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江南农村,象现如今的城乡结合部。哪里是什么城市?

也难怪,孩子出生在城市,成长在城市,偶尔出去旅游也还是在城镇,根本就没去过真正意义上的农村,没有农村的概念。更没经历或看到过没有水泥楼房,只有低矮木房的“落后农村”。她怎么想象得出农村的“原貌”,又怎么知道“城乡差别”。理想中的城市就是“复古的农村”。这梦想竟然接近了“桃花源”。不得不让人猜想: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或者说是历史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吗?或者就是一种“围城心理”?

我想给孩子讲讲城市的历史、城市的功能、城市的分类、城市的发展一类的话题。可,孩子不感兴趣。她反复强调:“不听、不改,也不准你修改我的作文!”

孩子不愿意听我讲城市,我就有了时间回顾自己追逐城市梦的经历。我自己的梦中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学了,我也就有了自己的梦想。关于自己的居住地的梦想,最初是这样的:我要去家里承包的山地上开荒,种上满山的柑橘,当橘香满园的时候我就和弟弟去烧制砖瓦,修葺楼房;当金秋硕果的时候,我和弟弟都要娶上一房漂亮媳妇,生儿育女。想想:醇香的柑橘园、别墅般的小洋房、几个蹦蹦跳跳的孩子、蜜蜂嘤嘤、蝴蝶飞舞……多美!那时候,我见过的城市就是县城,大概也就进过几次城,印象中连城市概貌都没有。

后来,看到一则笑话:

一个记者问放羊娃:

问:你放羊为啥?

答:买了盖房。

问:盖房干啥?

答:娶媳妇。

问:娶媳妇干啥?

答:生娃。

问:生娃干啥?

答:放羊。

……

真正读懂了这则笑话的时候,我的“橘园洋房梦”就破灭了。这时候,我已经到过多个县城,甚至还偶尔到过地级市。我心中有了依稀的城市梦。

不过,梦境太美好,也太遥远。只敢想一想,没有行动的路径。那时候城市户口是一堵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墙”,可以阻断大多数农家子弟的“城市梦”。记得有一次,有个姓瞿的泥腿子副乡长到我们一家正在插秧的水田边田埂上,挥了挥手,还递给我父亲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两人吞云吐雾一阵子,瞿乡长挥一挥草帽,哼着小调走了。父亲羡慕得不得了,赞叹、嘀咕:“啧,你快活,快活哟——”那神情就像刘邦喟叹:“嗟夫,大丈夫当如是也!”从那一天开始,我算是有了属于自己的城市梦:要捞到个城市户口,吃上居民粮,也做个乡干部!乡政府所在地有政府洋房、供销社洋房、食品站洋房、粮站洋房、医院洋房、学校洋房,有的还有三层楼高,不就是个城市嘛!

后来,我考上了师范学校,户口迁移到“城镇”,吃上了居民粮,被分配在乡中心小学教书兼电教机房管理员,住进了洋房里一间电教机房,那多美!那滋味好像远远超过了三十年后我住进长沙城的商品房。现在想来,自己真是一个没有宏图大志的人,把几幢小砖房垒到一起的小镇就当成了城市——梦中的城市!

我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梦,做得很晚很晚,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缘于母亲有一次当着我和弟弟的面叹息:“如今县城建设得这么漂亮,你们也要在城里有个寸土片瓦就好!”那时候,开始住房制度改革了,有些“胆子大”“发了财”的国家干部在城里建了“私房”。我和弟弟虽然都参加了工作,却又都还住着单位分配的直筒子房。那时候,是不是真正扎根城里算是城里人了关键就看你有没有了“私房”。形势所迫,我开始考虑建房、买房的事了。在琢磨建房、买房的过程中我终于“开悟”——哦,原来城乡差别在于基础设施的多寡和功能上,在于公共服务的门类和质量上,城市就是各种社会功能与服务的“聚集地”。那时候流行的说法是“城乡差距有三、五十年”,我觉应该是(现在块三十年了,我觉得城乡差距远远不是五十年)。直到我真正领悟了城市的意义、看到了城乡差别的本质时,我才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梦。

我有了城市梦并且付诸行动去追求梦想,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地委大院以后,那时候我在一个边远乡镇当镇长。因为参加“三级干部会议”,我走进了地委大院,看到了看到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白玉兰郁郁苍苍荫护着的柏油路;地委大院的五层办公大楼的气派、敞亮、清洁;看到了吹着电风扇上班的舒适、惬意……我唏嘘不已,心想:要是能坐到这里的办公室上班多好!也就是那时候开始,我开始关注城市、城市管理、城乡差别、城市化,开始追求“到城市、进机关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十年后终于通过公开选拔考试我走进了市政府机关,坐到了梦寐以求的城市里机关里的办公室。现在看来,我和孩子的城市梦的区别主要不在于城市的形式,而在于我自己能居住、生活在城市里成为城市人:我的城市梦是成为城市人;孩子的城市梦是梦幻的城市!孩子出生在城市,成长在城市,城市梦在于更好的城市建设,城市的形象;我的城市梦在于能不能进入城市,能不能在城市里生存、发展!孩子的城市梦是“美丽的梦幻城市”,我的城市梦是“现实的打工城市”!

两代人的城市梦,一个为了生存、生活,多少有点自私;一个则是理想、情怀、浪漫,天然地具备“人心所向”的博大!时代成就梦想。

在地级市工作、生活过一个时期又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多次游历之后,我又有了新的城市梦,我理解、领悟了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生态意义,有了进一步过上城市生活的追求。梦想成真,后来我到省城工作了。省城,像是一个很浪漫也很现实的超级冶炼炉。在这里,我的“城市梦”消失了,我不再追求进入更大的城市,不再最求一线城市,那些对我来说似乎太浪漫了,在省城定居以来我逐渐回归现实,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现实主义”者,至今没有跟孩子谈过我的城市梦。

一个城市梦已经消散的农家子弟,记录下自己的“逐梦之旅”,与同龄人分享,但愿我们的孩子看到这篇文章也能读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梦想中的城市
后一篇:茫茫黑森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