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遵义纪行

(2020-07-23 09:20:23)
标签:

社会

分类: 春之思

 

 

——2020年7月

 

 遵义纪行


 

一、前  

 

1.  

 

明天(7月15日)将去遵义接受红色教育,来去四天,需要带些什么呢?日用品以外,是否带书?最近半年工作很忙,计划三个月看完的书,过去六、七个月了还是没看完。红军长征前经历了五次反围剿,毛泽东走上长征路时是否考虑过带书还是不带书的问题?清理出他行囊的应该不是书,不是一张半片字纸吧,一生与书为友为伴的毛爷爷怎么舍得丢弃书本呢!如今,85年过去,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带上笔记本电脑去旅行恐怕有点老土了。可是,我嫌笔记本电脑有点重,如果需要写点、记点什么就拿手机凑合着用吧!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机关党委同志发来“六必备”清单……  

收到清单,我立即决定:书还是要带的!乘车时间、晚上休息时间累计有二十小时以上,足够读书一本了。住在宾馆房间,照着床头灯吹着空调读书,总比戎马倥葱,煤油灯下更有情调更有效率吧,虽然未必有意境,未必有成果,必然不至于伟大!

  

2.黑麦吐司

 

715日一早,原计划是起床跑步5公里,持续抓紧减肥的。等我起床,已经是7:40时了,没时间也不好意思再去裸奔。继续收拾行李,顺手抓了三块黑麦吐司,顺口问正在羡慕着我去遵义瞻仰圣地的孩子:“你看爸爸这段时间减肥了吗?”“减了一点点!”孩子接着说:“你去遵义,吃东西要跟别人不同一点才好,不要集体吃大餐!”“你去超市买几袋小米粥喝就可以了,减肥贵在坚持!”“你只带三块黑麦吐司怎么够吃呢!?”

红军长征过遵义,肯定没有小米粥,更不会有黑麦吐司——红军战士谁见过“吐司”?!估计那时候只有糙米饭、南瓜汤。几年前,到井冈山吃了一顿红米饭,有三道菜:南瓜汤、红薯藤尖、辣椒炒肉。滋味一般般,体验一般般,回到宾馆加了餐,记忆犹新。如今的孩子们谁尝到过饥饿、饥荒的滋味?谁能想象红军在遵义、红军长征途中挨过的饥饿之苦?我自己又怎么敢说比孩子们有更多的饥饿体验?虽然我也挨过饿,但自从出生到如今何曾有一日断过粮。

即便最近几年一再唱着减肥,喊着“迈开腿,管住嘴”,实实在在管住嘴的又有几餐?饕餮饱胀的时候居多,美味佳肴的时候也不少。写到这里,机关党委的同志送来中餐:青椒炒肉+豆豉香肠+青葱豆腐卷。豆豉香肠我平常就不怎么吃的,怕上火,怕“病从口入”,不吃当然也就是浪费。好在,处在这个发展了的全面小康时代,这个不再贫穷的国度,这么一小碟豆豉香肠真浪费得起。吃饱了饭,喝怡寶矿泉水的时候,我为自己点赞:还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嘛,不忘来路,初心犹在!

 

3.  

 

我穿上第一双真正意义上的跑鞋“回力鞋”是1985年,那时候我上初二,成绩尚好,当上了班长,回力鞋是父亲奖励给我的,听说花了一十二块八毛钱。至今记得洁白的帆布上火焰一样的装饰纹,跑起步来就像哪吒踩风火轮一样飞驰、畅快、热烈。那双回力鞋穿了足足三年,才撕裂了鞋帮,鞋后跟的红色胶底子还没有磨损多少,还想去补一补再穿三年。

在穿上回力鞋以前,我基本上是穿妈妈手工做的千层底布鞋或者解放鞋。解放鞋就是跑鞋、登山鞋、休闲鞋、多功能鞋……那时候没有足球鞋、篮球鞋、网球鞋,更没有什么耐克、锐步、阿迪达斯——或许是我不知道,我的父母、老师都孤陋寡闻吧。我穿上第一双真正意义的皮鞋是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此前自己攒了一个学年的十几块零花钱,买了一双红白相间帮子贼亮的“皮鞋”,是假货,人造革加纸筋的。

红军战士当年穿着布鞋,或者草鞋、或者从敌人尸体脚上掰下来的破皮鞋,或者赤脚老茧跑到遵义……我该穿一双什么鞋到遵义去呢?出发前两天,皮鞋、跑鞋、凉鞋、休闲鞋、新鞋、旧鞋、品牌鞋、杂牌鞋这些概念烦恼着我。出发前一刻确定:穿乔丹牌跑鞋。只因为听某同事说不久前有两家公司打过一场国际官司,中国企业家辩称“乔丹牌跑鞋上的小人(商标)拿的是乒乓球拍,跟篮球没一毛钱的关系!”我想:遵义会议的胜利跟米果佬也没一毛钱关系吧!毕竟是去朝拜圣地,穿国产鞋也算一种气节,一种骄傲,文化自信嘛。

 


4.圣  

 


遵义是红军长征由失败走向胜利的圣地,是毛爷爷从此“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圣地。我曾经两次到遵义学习、瞻仰、朝拜——遵义会议精神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心智营养可以汲取。有机会去,哪怕千里迢迢,万里遥遥,我都要去。不一定去祈祷、膜拜,一定要去感悟,感悟遵义会议、感悟党内政治生活、感悟党内民主的大规则、大道理、大情怀,感悟党的伟大领袖大智慧、大胸襟、大气魄。每去一次,我心目中遥远的地方就会再矗立起一座延安宝塔似的里程碑,激励我前行。

出发的前夜,本来想看看遵义会议的历史记录,想看看遵义会议的党史意义,想回顾回顾前几次遵义之行的感悟、收获。可是,收拾好行李已近零点,纷乱的思绪、激动的心情已使我疲惫。

睡吧!

睡吧,现在是7月15日13:18时,到达黔东南凯里南站,在高铁上睡个美美的午觉,就到了遵义,到了红色圣地。

 


二、第一课

 

1.通透的夜课

 

乘车五个多小时到达红色圣地遵义,入住、小憩、晚餐,18:40时接着搞开班仪式,接着听课。听遵义市委党校副教授张景宽讲《遵义会议与遵义会议精神》。

党校教师讲课我们听过不少,一般是理论上有系统有深度,表达上有调侃有噱头,听过和没听过却没有啥差异。也有马马虎虎的,拿了好些年前的教案四平八稳地讲讲,不会有什么偏差,也很难有什么精彩,讲课的强打精神,听课的恹恹欲睡。今天,还是晚上讲课,听说要讲两个小时。真让人担心自己听得打瞌睡,大多数学员都不年轻了,要是课堂上鼾声此起彼伏,呼唤应和,那就把湖南的脸丢到贵州了!

张景宽副教授年纪也不轻了,头发没几根黑的,微微发胖,讲课前看上去精神不亢奋,开场白一点也不幽默,看架势也不会玩噱头。估计也就是一场淡然寡味的宣读。当他打开PPT,细心的学员马上嘀咕:哟,还是2018年7月做的!

没想到的是张教授讲起课来神采飞扬,形象生动,好像他就是当年博古、李德身边的“太史令”,博古什么来历,什么水平、什么思想、什么境界,李德什么脾气、神情、心态都搞得清清楚楚;又好像他自己亲历了遵义会议,谁先发言,谁后说话,谁在论理,谁在放炮,谁在发脾气,谁在进攻,谁在调和,谁在妥协……历历在目,其实张教授更像一个导演,在指导学员们拍历史剧。

讲到21:00时,张教授让大家休息十分钟,中途休息没有一人抱怨或者悄悄退场开溜,有好几名学员还围着张教授请教、交流。有的学员赞扬:张教授的课讲得好,有细节、有人性、有理论、有深度、有系统!

休息的十分钟时间,学员们基本上是在讨论与遵义会议、长征、历史、毛泽东的智慧和伟大。

我们单位副书记晏强同志前不久看过《长征史》,而且从建党七十年至建党九十年几次的修订本都看过,他评论张教授的课:张教授对遵义会议的背景、过程、后期会议、历史意义都很有研究,细节都了解、记得住,历史事实《长征史》上有详细记载。张教授能记得住就很不容易。他不仅仅是记得住讲得好,更厉害的是还在于他能还原当时的氛围,能揣摩参会人员的心理,能跨越几十年的历史时空把那些历史细节、人性人情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激情澎湃,爱憎分明,又合情合理!

笔者曾看过与长征与遵义会议有关的历史书籍《红色三部曲》、《地球上的红飘带》、《红星照耀中国》、《苦难辉煌》等,曾经被深深地吸引,深深感动,也深受启发。不能说张教授的知识就超越了这些书,张教授的讲述就超越了这些作者。但张教授对历史细节的复原,对历史人物的心理跨越时空的联想揣度的确有其独到之处,精彩之处!

张教授的授课给我三点启示:

第一,没有细节的历史不是真是实的历史,历史要通过细节的叙述得以还原。

第二,没有人性人情的历史是死的,不仅不生动不活泼,在历史的尸体中还可能永远找不到真实的历史经络!

第三,我第一次真真从历史的宏观时空上认识理解了遵义会议。尽管我曾两次到过遵义,了解、学习、考察过遵义会议的历史。也由此看出到革命圣地来学习时特别需要有好导师的指引、传授。

22:20下课,学员们给予张教授热烈而长久的掌声。

多名学员表示:如果张教授还愿意讲,我们都还会认真听;如果有机会,还希望听张教授讲!

 

2.有主题的闲聊

 

课间闲聊,晏强副书记推荐我看《长征史》,他点评张教授讲课有细节、见人性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他说《长征的》写得好,我决定买一本细读。课间休息时还有学友遗憾课前功课没做好,探讨如何还原历史真相,说到自己心中的遵义会议等等。我想到一次革命历史教育应该有五个重要环节:熟悉历史背景知识、专家系统讲授理性化了的历史、观摩历史遗址感受、学员与专家一起讨论、回顾思考与补充学习探索。五个环节简括为:熟悉背景、传授理论、现场观摩、组织讨论、深入探索。如果能把这五个流程扎扎实实走一遍“红色教育大有可为”!

最近些年,大刹公款旅游之歪风,胆敢借红色教育去旅游的是极少数了。红色教育也成了规模,有了程序、模式、成效。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上述的五个环节就不健全,各个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密,每个环节内部程序设置也不尽科学合理。从红色教育所花费的时间、精力、经费来看,还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收获、成效。

课后第二天,到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参观,我对毛泽东的填词《忆秦娥·娄山关》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新的认识。为什么要“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又为什么是那么地的豪迈?娄山关真如铜墙铁壁,但铜墙铁壁已经被攻破;攻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自然有豪迈的心情,面对苍山如海,已是残阳如血的时刻,该何去何从?多少还有些抑郁吧。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3.负离子含量

 

第一课后,回到房间,十分疲倦,强打精神看看手机就睡了。

醒来,已是第二天清晨6:00时。看看手环记录:深睡眠超过两小时,达到126分钟,睡眠评分高达96分。是近三个月来睡得最好的一晚。我想要是邻床的兄弟鼾声再小一点,也许昨夜睡眠能拿一百分!

为什么睡得好?

我猜测原因有二:一是听课心满意足,一夜无遗憾无心事,彻夜无惊梦;二是遵义乃福地,山清水秀负离子含量高!

我还猜测:打过了娄山关,毛爷爷肯定睡了个好觉,不然就填不出光耀文学史的好词——诗言志嘛,要是围追堵截千万重,心中乱如一团麻,哪来的诗词!

 


三、学习什么



到遵义去,参加党性教育培训班,主题是“接受党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这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具体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党员要学习什么,能学到什么,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笔者以为坚持“学以致用,现学现用”的原则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态度。作为20193月份在党政机关改革时新组建的事业单位“湖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的一员,到遵义学什么最实用、最有用、最管用呢?

 

1.学习“战略”思维

 

遵义会议基本上从战略层面解决了长征期间的两个重大问题:一是确定了领导人才战略——由谁来领导红军;二是确定了红军长征的战略方向。

历史事实、红军走向胜利的过程证明:遵义会议确定的红军前敌总指挥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红军长征北上是正确的战略方向,遵义会议在党的领导战略、军事战略上具有伟大的战略转折意义。

作为党政机关改革新组建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由原省有色金属管理局为主体的这支队伍,我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应该由什么样的领导来担当改革时期的战略指挥?当然是政治上成熟,立场坚定,敢闯敢试,敢于担当又最熟悉有色金属管理局的人事、熟悉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的领导干部,是具有高远战略思维的领导干部。从战略智慧这个层面来看,省委、省工信厅党组配备中心班子的决策毋庸置疑是智慧的、正确的。新班子到任后制定了中心的改革、建设、发展目标“12345发展思路”,从湖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工作需求的宏观战略层面来看,从实施了大半年的落实进度、难度来看,从实施的效果和影响来看,总的方向、大的决策、主要措施是正确的。还需要改进完善的方面也有:一是中长期战略目标有待进一步明析,制定清晰美丽的愿景;二是阶段性战略目标需要具体化,能预期,可考量,有实效。张景宽教授给我们讲遵义会议有一个“历史过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巩固也并不是在遵义的三天会议就一蹴而就。同任何宏大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的确定一样,我们中心的领导班子战略目标确定、领导权威树立也必然有一个不断调整完善提升的过程。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也不必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事缓则圆。笔者深信:有中心党委的正确领导,假以时日,与时俱进,湖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工作一定能在改革中突围,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成就新事业。中心干部看问题想事情同样要从宏观的视野,长远的角度,战略的思维出发,否则难以理解当前正在推进的改革。

倘若遵义之行,能让中心前来学习的每一个干部职工构建起对于中心改革推进、对于中心工作决策、对于中心工作举措的战略思考、战略眼光、战略评判,则不虚此行。

  

2.学习“战术”谋略

 

遵义会议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初期召开的,关于这段历史,有很多与“战术”相关的故事:一是第五次反围剿既是战略上的失败也是战术上的失败——主要失败在放弃了毛泽东的游击战术!二是召开遵义会议的初衷就在于对红军反围剿战术错误的总结和吸取教训——因而有“报告”和“反报告”出现在会议上;三是毛泽东在长征开始前后采取了智慧的、艰苦的、细致的争取中央政治局成员支持的“人气战术”,其战术之精妙远远胜过他创造的“游击战术”。(可惜尚缺少系统总结,精妙概括。)四是遵义会议明确了毛泽东任红军前敌总指挥以后,在毛泽东伟大的军事战略思想和精妙的战斗艺术的指导下红军实现了突围,实现了战略转移,实现了从失败转向胜利,从胜利走向更伟大的胜利。可以说“遵义会议史”也是毛泽东的“战术艺术史”。

精读细品遵义会议前后阶段的历史记载,用心体悟遵义会议前后阶段毛泽东开展的人气战术、军事战术,扎扎实实学懂、弄通、用活毛泽东的“战术”谋略,对于解决我们中小企业服务工作中目前面临的凝聚人心的困难、改革突围的困难、服务滞后的困难、转型缓慢的困难都有无可它求、不可多得的现实意义。

毛主席用兵正如神!学懂弄通用活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思想,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中必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湖南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学习“规矩”意识

 

纵观遵义会议这一段历史:遵义会议期间以及遵义会议前后,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红军高层领导都展现出良好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在坚持“民主决策”、“不妄议中央”等政治规矩方面的表现特别突出。例如,博古、李德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出现了战略战术方面的错误,在遵义会议上张闻天、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指出来,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被称为“反报告”。试问:这样的“反报告”、“尖锐批评”的事由、问题是遵义会议召开时才发现吗?当然不是。会上,多名同志也明确指出早就发现了李德军事指挥的错误。但是,因为是代表中央所作的决策,明明发现了错误,毛泽东、朱德、张闻天以及红军高层指战员并没有“妄议中央”、“会后乱说”在不该发表意见的公开场合发表什么高见;哪怕是付出鲜血生命的代价,在中央决定后还严格执行了决策。试想毛泽东在第五次反围剿时的经验智慧、战略战术,岂有不知道博古、李德之错误的可能;试想以毛泽东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在红军甚至中央政治局的影响力,在苏区群众中的影响力,倘若非要来个“真理越辩越明”,发动群众“大讨论”甚至大批判,博古、李德的领导地位不一定稳得到遵义会议吧!对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错误决策的公开批评,直到遵义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才爆发,可见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规矩意识之严,遵守规矩之严!

再说遵义会议会上,当“反报告”提出来后,当对中央政治局、红军指挥员最高层的尖锐批评提出来后,以博古、李德当时的职位、权力完全可以中止会议、请非政治局人员“出局”、自己怕案而起拂袖而去、打压某些批评者等等,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而是耐着性子听,耐着性子改,耐着性子让位,耐着性子交权……在遵义会议上,党内民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发扬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发扬得痛快淋漓,发扬得惊天动地。那时那刻,批评者是讲规矩,被批评、接受批评、忍耐批评者又何尝不是讲规矩!倘若是江湖义气,这样的批评者、被批评者之间,恐怕早就发生了火并,但作为一个有着明确的政治追求、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规矩的革命领导团队,不仅没有因此隔阂、分裂、解散,而是增进了了解,辨明了真理,加强了团结,凝聚了人心。否则,地球上的红飘带恐怕永远也无从飘起,国民党反动派污蔑的“红祸”早已成了历史烟云。

党内还有很多的规矩,这些规矩能成为优良传统,能升华为党的纪律有的是智慧的结晶体,有的是鲜血的凝固体。和平年代,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特别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看到规矩里面的智慧,更要看到规矩背后的鲜血,坚定自己的规矩意识,严守规矩,为党奉献,才无愧于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光荣神圣的称号。

 

4.学“突围”精神

 

站在原湖南省有色金属管理局这个角度来看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我们“湖南有色人”经历的改革长征是一次又一次比红军长征还要耗时久远的新长征,期间不乏阵痛、迷惘、波折,也有艰难险阻。从央企下放到省企,从国有企业改革成行政机关,从行政机关又改革成事业单位,哪一次改革不是一次大转折,哪一次改革不是一次大突围,哪一次改革不是一次新长征?哪一次改革不需要经历一个浴火重生的艰难心路历程?这次改革,从酝酿、实施、推进到如今,差不多也有两年了。一路改来,化解了多少矛盾,突破了多少障碍,战胜了多少困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何时何境才能“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任重道远。

改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湖南有色人”在这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人晕头转向,有人开溜大吉,有人悲观失望,但更多人们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夙兴夜寐,只争朝夕,成为新长征途中的领路人、擎天柱、急先锋。在屡次改革过程中,我们湖南有色人不仅仅积累了经验,战胜了困难,还积累了财富,聚集了民心,建立了功业,得到了群众的赞扬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这一次,湖南省有色金属管理局改革组建为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是一次更大更重要的转折,是一次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是对“湖南有色人”一次思想意识、能力水平、作风效能的巨大挑战。我们能不能经受“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的考验,关键看我们支不支持改革,如何支持改革,又如何在改革中突围和崛起!

这次,到红军长征大转折的“节点”遵义会议会址学习、到红军大突围的突破点“四渡赤水”的渡口学习,就是要学习红军长征的突围精神和经验,在改革的新长征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特此抄录遵义会议精神如下,与“湖南有色人”“湖南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各位同仁共勉。

 

遵义会议精神

 

 

坚定信念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民主团结 

敢闯新路

 

四、杂  

 

1.高估了自己的食量

  

到达遵义,味口大开,顿顿饕餮。

吃点,喝点,也就罢了,不值一提。毕竟民以食为天!我,一介草民,有肉就呷,有酒就喝,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正常得很。想当年,一路追随到遵义,一路追随到延安,一路追随到北平的红军战士,不就是为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嘛!当然,还有让无产阶级,让工农联盟,让劳苦大众都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理想、初心。

不知为什么,我这几天总是高估自己的食量。每天早晨自助餐总是一大盘,一满杯,几小碟,还要加上一碗豆花面。吃饱了,杯盘碗碟里都还丰盛得很。怎么办?当然不能剩下,不能浪费,哪怕撑到喉咙口也要灌进去!

吃饱了撑着。撑着就有了撑着的思索:

人生,大抵不知道自己能吃得下多少,能喝得了多少,但凡吃喝,总是高估自己。吃喝如此,求学如此,干事如此,为人亦如此。如此看待自己,也如此看待儿女。自己不知饱餍也就算了,世事人情,冷暖自知。可是,不能灌输、压迫——填鸭式地对待孩子!孩子的温饱冷暖,轻重高低,应该让孩子自我体会,自我秤量,应该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己评估。可是有几个家长做得到呢?给幼儿期的孩子喂奶喂饭,一日三餐、四餐、五餐,甚至有空就灌;给幼儿园的孩子灌输知识,恨不得孩子超过博士、博士后,也不想一想自己,老大不小了,读过多少书!至于对待小学生,基本上都是成人甚至老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了,殊不知思想、道德水平也是要不断积累,逐渐提高的。

知足常乐。应该让身心舒适,应该让孩子快乐!

  

2. 床窝与陷阱

 

遵义宾馆里的床很凉爽也很温软。席梦思坐上去立即凹下一个窝,睡上去马上塌陷成了一个大窝。窝在里面,吹着空调,一天的疲劳似乎就要消除掉了,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在窝里睡一个晚上起来,腿腿脚有些柔软,关节有些定型,腰背则随窝赋形,不板直也不罗锅,总觉得有点怪怪地蜷曲着。窝居第一晚后起来去跑步,觉腿脚发软,关节不甚灵便,腰背则保持着睡觉时“窝”出来的形状。

窝居两晚,再去跑步,腰椎发硬,还有点酸,像窝一样弓曲着,不能顺其曲,也不敢挺其直,保持着锅底形,慢慢地跑,慢慢地伸展。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放慢脚步,甚至觉得有停下来再做一做热身运动,矫正了四肢、腰杆子的形状在跑的必要。

床窝就像一个美丽温柔的陷阱,一旦陷进去,想爬出来就不容易。

回去后,还是坚持睡硬板床吧,那样就总能腰杆子挺直着。男人,挺着腰杆子就是好。

美丽温柔的陷阱何止于床窝!

人在旅途,会遭遇很多温柔美丽、舒适惬意的陷阱,一旦陷进去就永远爬不出来了。不是吗?

也许是我想复杂了,古人早就有概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绕道

 


八十五年前的遵义是啥模样?当然可以考证,可以推测,可以想象,可以复原,可以与现在对比。无论当时怎么样落后、贫穷、封闭,都给红军带来了吉祥,是红军的福地,是红军的胜利转折之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圣地。

今天一早,得告别遵道守义之乡,踏上漫漫前路了。方向是明确,前程是未卜的。早起,在遵义这块福地、圣地上流连,围绕着遵义文化体育公园,跑步三圈,为自己祈福:无往不胜,像红军一样吉祥!

我从不迷信风水,但我迷信智慧。我深信有些特殊的情感、环境、氛围能够开始人的智慧,所谓“茅塞顿开”,所谓参禅悟道,就需要特殊的环境、心情、意境。非此景此情而不得此心!遵义就是一个让人开悟的“福地”,当年长征的红军就是在这里“开悟”,后来无数的学习者、祈福者在这里“开悟”。

这次到遵义,我也有一点点“开悟”——原来“开悟”就是获得了某种智慧。

我希望能在遵义对人生对事业对自己的未来有一点点“开悟”——云开雾散。因而“绕道三匝”——圣地啊,赐予我力量吧!

 


 

4.
酒与产业

 

除了美酒,其他它产业都没有!不知买点什么纪念品,不知给孩子带点什么礼物。

“除了酒还是酒!”我的朋友,如是评价遵义和茅台镇。

我问:有了茅台酒,还愁什么没有?

该告别遵义了,是不是真的不带点纪念品呢?!

在飞驰的高铁上我想:其实我带上了两份厚重而珍贵的纪念品:

一份是遵义会议精神;一份是酱香酒文化、茅台酒文化精神。

一份政治文明的礼品;一份物质文明的礼品。都是遵义圣地赐予的珍宝。

 


5.连夜无话

 

我的室友,我的小兄弟,连夜无话,捧书遨游。

我知道,你在酿酒,在遵义酿酒,在茅台镇酿酒。

五年或者十年,开封的时候定然有茅台酒一样的香醇。

 

6.泰山领

 

旅途的每一天清晨,我都坚持慢跑。当然,不是为了宣传慢跑的理念,而是为了健身,减肥。慢跑已经成了一种爱好,一种习惯。

终于遭遇了“跑友”。原来我慢跑的朋友在遵义。

遵义夏日的清晨要七点才苏醒。我跑到第二圈邂逅一个年老的朋友,一个矍铄的跑友,领跑着一队三人。老人带着的一看就是他的女儿,后面追随的估计是他的女婿,呼嚯呼嚯,一队三人竟然赶超了我。我紧追一阵,在遵义市体育馆的跑道上有邂逅了年老的朋友。他像一个教练,在看着自己带来的另两个跑友,大汗淋漓,但不再呼嚯呼嚯。

我想:要是我家的老泰山也这么着,带着我们跑跑、走走,一定是乐乐悠悠。

遵义,是个不大的城市,晨跑的人不少,大多跑步者的“装备”专业。连续两个早晨我都沿街慢跑七公里,还到体育馆客串了两圈,感觉晨跑的人比长沙的多。我想,节奏慢点的城市更健康吧!如何把城市建设成为“适宜人居,居者安康”的健康城市呢?这是个问题。

 


7.到哪儿去旅游

 

到哪儿去旅游?

年青人,说走就走。

老年人,慢慢优游。

身强力壮的你啊,莫忘扶老携幼!

我把旅途的照片发出去,家里老老小小都在策划着来一次快乐的家庭旅游。

去哪儿呢?这个新冠病毒此起彼伏、洪灾水患不断的夏季。是谁在福佑着我们幸福地悠哉游哉?美国佬又在瞎折腾着:欲禁止中国共产党员如境旅游!

是时候了,我想。我应该扶着年迈的父母,牵着年幼的孩子,做一次红色的、爱国的旅游,好好感受感受我们已经强大起来幸福起来的祖国。

 

8.何谓情怀

 

情之所系,怀之所忧,岂可“苍天悠悠”!

心之所想,胸之所装,宜在大道央央!

情系苍生,心忧黎民,天下归心。

这次的遵义之行,我算是真正理解了“情怀”二字。

有的人情系着黎民百姓,有的人心想着金钱美色。两种心思,两种境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对。应该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出英雄”。政声人去后。红军走远了,红二代也将离去,红军情怀,红军精神永垂不朽!

伫立在红军坟前,听着红军菩萨的故事,我终于对“情怀”二字开悟。

  

四、赤水河畔,杂诗一首

 

题记:2020717日,与众同事好友到达茅台镇,同饮茅台酒。特作打油诗一首,借诗仙酒歌:来来来,将进酒,莫停杯,与尔同销万古愁!

 

 

茅台镇上的酒

 

 

茅台镇上的酒

甘烈、淳厚

 

茅台镇上的酒

杀菌、祛毒

 

茅台镇上的酒

微醺着红军把两万里走

 

地球上的红飘带啊

仰仗这茅台镇上的酒

 

茅台镇上的酒

醉出了勇猛无双的将军许世友

 

茅台镇上的酒

豪饮即销万古愁

 

茅台镇上的酒

你有我有全都有

 

茅台镇上的酒

风风火火闯九州

 

喝着茅台镇上的酒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喝过茅台镇上的酒

豪迈顺畅不用愁

 

茅台镇上的酒

甘烈,淳厚

 

茅台镇上的酒

杀菌,祛毒

 

茅台镇上的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茅台镇上的酒

你有我有全都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