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春之耕 |
公务员考试热点问题加工整理的三大方法
第一, 整理、收集热点材料,做有米之炊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整理、收集热点理论和热点事件是掌握申论热点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建议考生翻阅近一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热点理论面对面》等国家层面的权威报刊杂志,学习和摘录里面涉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等重大问题的评论员文章,这样既可以了解时政,关注热点问题,又可以增强理论的运用、分析和表达技巧,这对于申论题目的作答尤其是申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巧妙记忆一些热点材料,真正“据为己有”
考生可以把热点材料分为三个部分去整理,其中,“为什么”和“怎么办”是记忆的重点。可以用主体分析法、性质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去记忆,即根据问题的相关部门、责任人等主体,或者不同性质的分类等去记忆。这些都需要考生个人去摸索,没有最好的记忆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而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还要靠考生自己去摸索。
第三, 系统加工热点材料,做到“去粗取精”
在申论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考生只会死记硬背这些热点材料,只能“鹦鹉学舌”,结果可想而知,再聪明的鹦鹉也只是记得少遗忘的多,也只是单纯记忆而不会灵活运用。所以在学习热点材料时必须运用自己的思维和技巧驾驭、加工这些素材,而不是被动的做素材的“奴隶”。例如,大家看有关食品安全的材料的时候,可以把所有的材料按照“是什么”——当前食品问题的现状及其危害性、“为什么”——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和“怎么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三部分去加工整理。注意,里面多余的材料(即与食品安全核心问题关系不大)或你觉得不符合这三个部分的材料或者你觉得用处不大的“正确的废话”或者虽也重要但必须割舍的部分(如,材料中阐述了关于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七个原因,但在实际答题和申论文的写作中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需要这么多,多了也记不住)都可以删除不要,只取你需要的和你能够把握的部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记的太多,考试范围是不确定的,你只能尽量做到广泛涉猎,重点记忆和掌握。
“公务员考试面试第一号微信公众号”题醒考生:热点问题的收集、熟悉、整理(记忆)三个环节都有一些技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整理、记忆一些重要的热点问题。牢牢把握,争取触类旁通,考场难题也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