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申论大材料阅读障碍?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春之耕 |
如何突破申论大材料阅读障碍?
申论材料往往有7000—8000字,通常需要阅读理解的时间会超过45分钟。而,考场上的阅读时间是很紧张的,一旦超时过多就意味着后面的答题时间不够。申论考试的失败往往就在于时间把握不好,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写完大作文。那么,该如何突破“阅读障碍”,赢得更多的时间来答题呢?
关键在于阅读方法:
一、问题导向式阅读。先看考题,对照问答读。很多考生不是先看考试的问题,而是拿到材料就读,先浏览一遍。浏览一遍只需要5—8分钟,可是,这些时间也是十分宝贵的,用来写作就可以完成300—400字的内容。
二、目录浏览式阅读。看完问题后,抓住概括句、关键词,迅速跳读一遍,了解大框架。并且要根据问题限定的范围“细读”、“精读”,有些题目是对材料范围有明确限制的,看别的内容没有用,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三、归纳分析式阅读。要善于归纳、分析,搞清楚段落、层次或者对凌乱的材料进行归类。概括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不动笔墨不读书”,何况是考试!不要以为这是浪费时间,如果你不去概括段落、层次的意义,后期思考、提炼、概括就没有基础,就会“思绪纷乱”。
四、纳入系统式品读。把材料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进行琢磨,特别是要联系备考复习的相关知识。这其实就是一种思考的方式,我们思考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空想”,一定要结合已有的知识系统展开对比研究,分析、综合、概括、归纳。
五、条分缕析式精读。旨在找到特点、新意,创新方式解答问题!对于核心观点、分论点、对策的提炼一定要逐条精读,一个观点一个观点地概括、推敲、梳理、优化。
笔者认为按照上述五个步骤五个方面去阅读申论材料,一般都能顺利地在40—50分钟时间内把材料“拿下”,而且为后面的答题、作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通常,作文的观点、思路也基本上“捋”出来了。这样的阅读,花一小时也不浪费,不挤占答题时间——因为“阅读”本身就是在厘清答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