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公务员面试学习的四种境界
学习公务员面试是有阶段性的,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犹如一个台阶,每上一个台阶都需要“跨越”,需要付出一定的力量,不是那么容易跨上去的。通常我们把这四阶称为四种境界。
一、懵懂无知,自然质朴的境界。
面试题目咋看上去都很简单,例如:1.你喜欢看什么书?介绍一下。2.你的性格怎么样,朋友怎么评价?3.谈谈你的理想。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这些题谁不会呢?因而,很多考生复习阶段也就是看了题目,想了想答案,觉得太简单了,浅尝辄止。这些考生大多就停留在这个阶段,考场上“质朴”“单纯”得很,三言两语就应付过去了。一般20分钟答题时间他们只需要10分钟即结束考试了,其中审题还要耗费3、4分钟。
二、似懂非懂,疙疙瘩瘩的境界。
通过看书学习或者老考生、对面试一知半解的人们零零碎碎的提醒、指点后知道了“面试的测评点”“面试考题提型”等初步知识。答题之前就想方设法“破题”——往往追求深入理解,但不一定得法;答题之时又讲究思路清晰、逻辑分明之类;语言上还要追求流畅、经典!可是,由于并不能深刻、透彻理解题型、题意,不能有效组织语言,因而答题就疙疙瘩瘩、支支吾吾,语焉不详!同时,这个阶段考生会十分紧张。主要是心里没底!
三、初通门道,套路模板的境界。通过学习、练习对题型、考点言语表达都比较熟悉,遇到各种题型都能按照解题思路“破题”,能按照“万能模板”套路答题。这个阶段考生重建了自信,答题语言也流畅起来,往往会有“神来之笔”,远远超出前两种境界了。只是考官们往往见多识广,通常反感“模板”“套路”,不会给考生太高的分数,考生停留在这种境界的话并不具备出类拔萃的竞争力!
四、登堂入室,自然天成的境界。如果在第三境界的基础上能得到高人点拨,对考场心理学、沟通心理学、答题内容等方面融会贯通就能达到所谓“去模板化”的高境界。这个阶段,面试就形同一次演讲、一次授课、一次与考官之间愉快的沟通,考生不仅不会有所畏惧、紧张,反而会跃跃欲试,充满期待。进入这样的境界,考官不给你高分都不好意思!你就具备了超一流、逆袭、秒杀对手的能力。
此把多年公务员面试教学的经验拿来分享,希望考生们能准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学习面试的状态,从而不断努力,达到最高境界,一考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