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病相社会 |

2018年12月住院日志
题记:前几天,我的汽车按期做了保养。
当时就想:我这身体十几年没好好保养过了!记得三十五岁时就有过“十年做一次大保养”的“健康计划”。过去十二、三年内没做身体大保养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积累了一些小慢性病,策划着近期去做“大保养”。今年9月份做了一次体检,发展一些毛病,需要复查,自己提出“健、养、疗”三结合的保健养生思路,更是急切地想要好好检查检查,保养保养才好。可是总是忙碌着……12月2日傍晚17:30左右抱着孩子在侯家塘东路口一家二楼的小书店门口左脚向前时只有脚后跟不到一厘米落到阶梯面上,抬起右脚后,左脚跟往前一撇“啪嗒”重重地落到下一阶。还好,身体重心已经前移,并未摔倒,只是左脚迅速前滑重重地落在下一阶上,左脚倾斜着扭曲着承载了整个身体和孩子的重量。当时感觉受了伤,但问题不大,能走路,腰没问题,就到楼下把孩子放在童车上推着继续走,晚上睡觉前也没什么伤痛感觉。
住院(2018.12.03)
凌晨2:40时起床小解,发现左腿膝关节不灵活,有点痛。再睡时就觉得左腿怎么也伸不直,一定要摆一个扭曲的角度才稍微舒适一点,勉强能入睡。5:30时左右醒来,左膝关节剧痛,不能再入睡,7:00时要母亲给我拿了止痛药服下,还想8:00起床带孩子去医院复诊感冒情况。不曾想,8:30时尚剧痛无法伸腿下床!9:00时已经决定到就近的长沙市S医院诊治。11:00时住进外科骨科三病区38床。住院后即向处长报病请假。
12:05时终于有医生露脸来问病情,他屡次听成“踝关节”受伤,好不容易纠正了他。又等他电话订餐后,他摸了摸我的左膝,提起扭了扭,要我做了多个角度的弯曲、扭动,再对比了右脚情况,走了。
约一小时后,护士拿来核磁共振等单据要我签字认可检查自费部分。又过了不到一刻钟,护士送来照片、B超、照片单子,并告知我明天早上抽血做检查。
下午2:40时做了照片;17:40时做了核磁共振。
晚餐前护士送来三种药丸:
特别值得一记的是:进了医院,请保安扶我下车,保安热心,再要求扶着保安肩膀权做拐杖进门诊楼,保安也没拒绝。感谢啦!
父亲老了,扶不动我了!妻子还在停车,又带着孩子准备去做感冒复诊。
进了门诊,询问护士,当即有青年志愿者推轮椅做医导,推着我挂号、门诊、入院。志愿者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姓梁,湘西人,土家族。(因看到我的身份证,知道我是少数民族,告诉我的。)
下午,父亲用轮椅推着入做核磁共振,不熟悉路,见到医院工作人员模样的人问路,皆未口答,只是毫无表情,头也不扭一下地用手指了指方向。父亲唠叨:这个医院的人,问个路都不回话的,用手点一下……
等待检查结果(2018.12.04)
上午,9:00多钟,一名年纪偏大的中年医生被五六个年轻人簇拥着到病房看病吧,在我床前说:“左膝关节痛的,还痛吗?我给你看看!”不是昨天的医生,硬记住了我是左膝关节痛,真难为他了。他看了看,摸了摸,不置一词,又被簇拥着走了。
11:40时护士拿来一瓶点滴,说:消肿的药水。
16:30时后,护士带来晚班护士交办,跟我说:你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我跟你说一下吧。它凭记忆说了血液检查的情况,我问的指标她记错了一个(我体检不久,估摸着问的,她再核查后告诉我的)。我要求看看检验单,她说再去看看告诉我。
诊断结果是:一、左内侧半月板三度损伤,需要做关节镜治疗。二、血尿酸偏高,520多个单位。不属于骨伤科治疗范围,要治疗的话得请内分泌科会诊。
明天还有B超检查,护士已经预约了。检查后确定什么时候手术。
入院两天,检查基本出了结果。初步明确了做关节镜手术。
确定做关节镜手术(2018.12.5)
上午8:40去排队做B超。天冷,裤薄,没空调,本来感冒未好(入院就跟医生、护士讲过感冒、咳嗽,前天中午拿来一盒“氨麻美敏片”,吃了毫无效果,两天来咳嗽还在加剧),排队两小时又是雪上加霜。10:40
时轮到我检查。发现两个小问题:胆囊息肉及胆囊壁毛糙、前列腺稍大。以前检查已经知道的。
回到病房,床上放着三张片子,昨天下午已经找值班医生看过。自己再看了看,决定做手术治疗,避免病情加重以后再来做。电话联系了家属。
下午,医生、护士、麻醉室护士先后来衔接手术事宜。多种完全或者部分自费药品、器械签字。嘱咐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各项检验出来,对身体健康状况有了信心!同事,因为对医生的诸多疑问,也还是有些疑问,需要进一步弄清楚一下。晚上,找值班医生看看病历、检验报告,逐项咨询一下。
刚才(18:30)到医生办公室问了些检查情况:胆囊息肉、血小板减少、血糖、血尿酸,年青的贺医生看上去还客气,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除了提醒血尿酸偏高以外,其它项目都说是:要找普外科、血液科,另外检查、另外诊断!
无语!
看来,住院综合治疗的想法是落空了!只能一项一项来。医院分科太细,不愿提供综合咨询,算不算是医疗弊端呢?!
我想:有些检查结果完全可以综合运用于检查,为什么不能科室共享呢?有些病用药应该差别不是很大,为什么不能考虑综合治疗呢?有些病可以同步治疗,疗效更好吧,为什么要不闻不问甚至故意回避呢?
今日手术(2018.12.6)
深夜,麻醉完全褪去,打了止痛针,准备睡觉,再记录几句吧。
去手术室前,毫无紧张感。等护士来打了术前针、手术室推开接送车,再加上听护士们详细“盘查”我的手术身份信息,在哗啦哗啦的滑轮声中,渐渐紧张起来。毕竟是第一次做手术,尽管说“关节镜”是一个小手术。还要半身麻醉呢,麻醉后复苏还要六个小时呢,那肯定痛,肯定也有风险,能不紧张吗?!
如果不是最近才看完了《混乱》,对手术室里的忙、谈无关手术,无关医学的话题,还有关于劳累、疲惫,期待着5:00就能下班的声音,我定然是会发出批评之声的。不过,已经懂得了混乱——说几句题外话聊聊天或许更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我一概不吱声,只是自己觉得关键的时刻以提问请教的方式提醒一下医生。我在电脑屏幕上观看了“关节镜”手术全程,看来很顺利。看到了关节腔里的一些情况。原来希望不至于修补半月板的,结果缝了一针(或者两针),据医生说是痛风石给损坏的。看来,希望十来天就康复是不可能了。果然,医生说6—8周以后方可承重!要用关节支具,用拐杖——不知怎么,这时候我想起“卖拐”来。
半身麻醉的手术过程,不能说有什么乐趣、稀奇体验,也没逃谈不上恐惧、紧张,只是有点担心、焦急。有一些前所未有的体验:打麻醉针时医生让我侧卧、虾弓、抱腿。麻醉后我明看见医生把我实施手术的左腿拉直了悬挂着,可是只到手术结束我一直感觉到左腿是屈膝上弓着的。我以为整过手术过程就是如此。可是,只到手术完毕,送我回到病房,自己看着手术腿直伸着,感觉还有另一条腿曲弓着立在面前,只是看不见而已!问医生,说是“麻醉定位了”!右腿却没有这样的感觉,据说是麻醉得轻。
回到病房,21:00时喝了一口水,上一口是22小时前了。22:00时喝汤,23:00时吃了点菜,打了止痛针入睡。
上午进手术室之前,想写一篇公务员考试方面的文章,却提不起神来。
积“肥”成疾(2018.12.07)
早上医生查房,说:你的病根在痛风上,半月板是被痛风石腐蚀了才容易撕裂的。你的肌腱、韧带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还要注意肾脏!我自己预感到这次半月板拉伤是与多年来痛风有关。另有医生说:“还是肥胖了,体重有180多斤”!
仔细回顾一下,我十七前开始痛风,当时体重140斤,随着体重增长,痛风发作也趋频繁。体重180斤后,但凡体重稍增痛风就会发作。期间似乎有必然联系!想想也是:增胖,是吃得多,营养过剩的表现,富营养化也是痛风的源头!
看来非得下一番功夫把体重下降到140斤以内才行。
为了健康,为了理想的事业少吃,多动,辅之以医疗。做一次人生的大保养,赢得十至二十年的高健康高质量生活,开展第二次创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再分析分析:我这痛风病,还有脂肪肝,其实也是职业病!要不是长期在几层,考喝酒要资金要项目结人缘,也不至于经常海吃海喝不锻炼不治疗,也就不会有这么些病。机关还是好,有时间泡茶喝,有时间读书看报更新知识,也有时间开展10%创业!
两年前为了自我突破,为了寻找新路来到长沙,当时方向明确,目标模糊,计划则无!如今,目标十分明确了,缺少途径,缺少行动和毅力,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加大投入,开创商业模式!
上午,医生来“游行”(前呼后拥一大队,谈笑风生不看病)时,我问:需要需要什么样的关节支具、拐杖?有人答我:等会给你讲!原来查房只不过为了“游行示威”而已,比我们厅长有派!可是只到17:50时并没来医生查看我的病腿,也没人回复我的问题。再问护士,告诉我晚上医生会来,再问吧。一天的用药和昨天从手术室出来的一样,相同的两种三瓶点滴:止痛、消肿。我的腿不能行走,看来只能等着,要推迟一天才能下床活动了。
妈妈送我的孩子上学后来医院看我。妈妈星期一并不知道我上午来住院了,她自己感冒一早看病去了,只到送我到医院的爸爸回家才知道。妈妈说:你这病是长期拖着不治,没时间管它造成的!现在没有那么忙,就好好治,事情总有人去做的。这几年,妈妈身体也时不时犯毛病,和儿子是同病相怜,只有妈妈问我:“动手术痛吗?”“麻醉醒了痛吗?”痛不痛妈妈知道,她动过两次全麻手术。
晚上,肚子痛。从未用过大便盆,两小时整不出——从没用这么长时间对待屙事!尴尬,更难受。别人都睡了,我还在揉肚子,顺时针,一百一百再一百……是麻药、体位、便盆、习惯,哪方面的原因呢……哎哟!!!
期待与麻木(2018.12.08)
做了N项检测,希望医生能有个综合的反馈。今天主治医生终于在我入院以来第三次露脸现身病房。可是既没看我的病腿,也没说我的病情。问了两句:“你的咳嗽还没好啊!”(我从入院第一天12月3日即要求治疗感冒咳嗽的,昨天好转了天,前天在手术台上都在咳、咳、咳!)“你要买个关节支具,来人测量订制,要两千块,自费的!”(同样的医疗器械网上只要两百多块!我买谁的?)我拿出网上的几款图片给医生看,并咨询哪一种好,医生显然不高兴,说“随便”,转身离去。我不得不想到医生是在做推销。
病腿打着石膏,有护士嘱咐我做一些锻炼,有的能做,有的确实不知怎么做。好在今天不痛了,尝试着做做动得了的运动吧!
也许是西医只要看检验单,不需要望、闻、问、切吧,医生总是那么麻木,真希望他是认真看过我的各项检验报告的,我担心未必!因为前段时间体检发现的毛病医生尽然从未提及,似乎没那回事儿!我提出要会诊痛风病,综合治疗的意见,他口头答应了,可治疗用药却没有体现……无语啊!
也许是病人的原因吧,想得太多了。而医生呢,早已运筹帷幄。但愿如此!
在病床上躺了六天了,好像还是疲倦得很,没有精神读书、写作,嗜睡,总是有点迷糊。着亚健康状态需要多久能调理好呢?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吗?估计亚健康也是一种“体质生理状态”,不仅仅是休息就能恢复,需要治疗、调理吧!
据说,国外有很多“公费医疗弊端”,国内有没有呢?实在缺少调查、体验,这次住院算是一种体验吧。
动过小手术,除了请假,没告诉其他人。老婆跟岳母说了。昨天,岳母千里迢迢赶来长沙,今天上午到医院看我。岳母是个要强的人,前段时间到长沙某医院动了个不小的手术,自己找了个姐妹来照顾,硬是不让我个妻子耽误工作什么地。我这一住院她却急着来看,来帮着带孩子,做家务。估计她的身体也还在康复期呢。感动!
生病了,躺在床上床上,无聊。想到些什么地呢?
好在我这次是“计划中的生病住院”,是“战略性治疗”,不是特别无聊,坚持着创业活动——尽管思路打不开,操作不方便,还是坚持着。
锻炼锻炼(2018.12.09)
估计是止痛药的原因,昨天以来基本不痛了,护士和医生提醒做多种康复运动,防止肌肉萎缩。昨天尝试了一下,把左腿抬起来十分艰难,痛,关节处撕痛,让人担心造成撕裂。今天再试了试,一天抬了四五次,膝关节后打着石膏呢,应该是比较保险的!
今天,扎实锻炼了三次,每次二十分钟,睡前再做一次吧!
还是没有心思看书,恹恹欲睡,醒来就锻炼锻炼。
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是:大便砸解决……尴尬!
从恢复的现状来看,最多三天内应该能下地吧。一关节支具今天已经到了。拐杖明天,最迟后天应该也能到。期盼着早一天能下床,生活能基本自理就好了!
家人担心,父亲受累了!
家里的事情就是一个人顶着一份事情,也就是我算个“闲人”,都是家人忙出来的我这份悠闲!
家务事得做起来了,父母真的老了,身体、体力大不如前。再不接上趟,谁要是生个病,就没人顶岗,家庭运转就得停摆了!
忙,瞎忙!
一家老小不容易。
岳母明天要回去了。她也不容易,是一家的总管,也是须臾不能离开的!
今天,另一名主治医生陈医生来询问了我痛风的“病史”,提出服用“非布司他片”的治疗方案。从药品介绍来看,痛风至少是可以控制的。并不是传说中的没法治!住院第七天,进入“主题”——终于开始治病根了!!!
续费(2018.12.10)
入院时在网上查了查,半月板三度损伤做关节镜的总费用一般是一万左右。
今天上午医生送来续费单,已经用了13300多,让我再交3000。估计还有住一周才能出院。
一天还是三瓶点滴,一瓶止痛药水、一瓶消肿、一瓶还是止痛。
晚上,要老父亲扶着下床,职称着助行器去了一趟卫生间。为明天上关节支具做准备,洗洗澡、上个卫生间。结果大便未成;右脚坐得发酸,右手撑得发抖——拿汤匙都打颤!从来没如此狼狈过,是父亲从后背托着双肩才吃力地站了起来。好歹算是洗了澡,换了衣服。没想到一只脚不能落地上个卫生间尽然如此吃力!!!
看来,想明天下床,生活自理,还有困难。
这个积极治疗的手术,到底做了好还是不做好呢?
好在这段时间手上没有十分要紧的工作。
运动之痛(2018.12.11)
昨夜洗澡之后几乎就没消停过“运动”,腿伤处疼痛起来了,早上还有点发热。
最近几年时间强迫自己散步,早就听说散步对膝关节有损伤,这次半月板拉伤是不是“运动之痛”呢?说不清楚。无论是或者不是,自己的减肥、健身方式都得调整了,这是肯定的。
必须减肥、健身!减肥排第一,不指望通过健身减肥,减肥就是健身方式之一!健身就是健身,不依靠健身减肥。把减肥、健身两个活动区别开来,否则难免“运动之痛”。无论减肥还是健身都应该有新的行动,要取得新的成效。已经有了肥胖病征兆!!!
马上就是年底了,这一年做得怎么样呢?还有二十天查漏补缺。工作已成定局,总结总结即可。赶上:创作——3篇、创业——粉丝到1000、读书——2、3本?!估计也只能做到这样子了。
新的一年该怎么策划呢?毫无疑问“创业+创收”是主题。创作完成“废纸三千”后就做精品吧!工作该有个选择,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突出效益吧!家属调动问题必须抓紧起来了,要办妥。
昨天起床洗澡是多么多么地艰难!
今天,上了膝关节支架,胆子也大了一些,加上腋下拐杖也拿来了,下床三次。虽然举步维艰,大小便总可以下床如厕解决了!
想到那些肢体残障人士,真是不容易,应该寄予特别的关心照顾。
这几年因为痛风,时不时地“残疾”一阵子,对关心病人、老人有了更“贴切”“体己”的认识。这也算是长知识、增德性吧!
今天不在用药,似乎就是在静养,加上锻炼恢复吧。加强锻炼,争取周末出院。
父亲(2018.12.12)
父亲老了,72岁了。不会用智能手机,记忆力不是很好,耳朵有点背,反应略显迟钝。唯一的爱好就是除了家事以外“国事天下事事关心”,还要高谈阔论。我呢,一则忙、急;二则不喜欢评议时事。因而,不喜欢跟父亲说话。家里呢,除了我以外其他人跟父亲也没什么说的。如此一来,父亲总觉得和我们住到一起不好玩,总是闹着要回农村老家去。城里固然也有好玩的地方,父亲也喜欢去,可是他不会导航,离住处一公里以外的地方就和陌生了。
父亲来长沙给我带孩子有一年多了,每天带着小小宝出广场进商场,每日散步超万步,累呢!我倒是觉得老人家锻炼锻炼也好。一年来,感觉到他身体硬朗了不少。
没曾想,这次我住院父亲又成了全程护理。自送我到医院,随着志愿者小梁推着轮椅帮我办理好入院手续,父亲就没法撤退了!母亲要忙一日三餐,连感冒了咳嗽都没时间好好治疗,总是“轻伤不下火线”;妻子休假,照料两个孩子,忙得不亦乐乎。我的起居饮食就都归父亲了。手术前,做个检查,父亲推轮椅,手术后卧床不起期间父亲端屎倒尿,难为老父亲了!可我还嫌父亲迟钝,比如摇个病床不是高了就是低了;递个牙刷,总是不方便接手;帮忙拿药丸从来就不看看是哪种名称;把菜全盖到饭上面了,吃饭后面没菜了;开饭前不知道先倒一杯开水凉着、先递一张纸巾……直到前天,父亲慢慢地“懂得”程序了,我的伤痛也慢慢地好起来,今天已经能在床沿上坐着曲腿到30°了!
这几年来,总是嫌父亲迟钝,不会做事,关心什么天下大事……这次住院可完全靠老父亲照顾着,体贴着。
原来有个打算,适当的时候住进医院治治病,疗养疗养,这次一住就是十天内离开病房了,真难受!
盼望着早日痊愈,快快出院。
腋下拐似乎买错了,不怎么好用。好像手推式助行器更合适些。
家庭的考验(201812.13)
今天下午,妈妈又来看我了。
妈妈自己的重感冒基本上好了。她说:恢复到平常的状况,还是有点咳嗽,但影响不大,晚上完全不咳了;吃了十几服中药,虚汗也不流了。看上去妈妈气色较好。
小宝的咳嗽好了。
妻子带小小宝今天上午来看我,小家伙活泼得很,没听见她咳嗽。只是,我住院十天,小家伙都不会喊“爸爸爸”了。妈妈坐了一会儿就要回家,说是:“要给小小宝喂药!”估计偶尔还有点咳嗽吧。
昨天打电话给小宝讲让她在我出院时来接我,她说要我安排在星期六、星期天才行,不然没时间。小宝还要我出院回去教她“思维方法”,因为数学作业时有点“打不开思路”。
最近一段时间妻子、小小宝、母亲、我自己、小宝相继生病,父亲前几天也“偶感风寒”,特别是我还住进了医院,家里算是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目前,家里只有两个“闲人”:一个是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还有一个是小小宝,一岁多的小毛毛,除了玩还能做什么呢?!其他人都各有岗位各司其职。谁要是因事因病缺岗,家务运转就会出问题……必须得调整调整,主要是我自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做家务。
见妻子、妈妈来看我,邻床的病友不无羡慕地说:“你妈妈真好,还特意跑来医院看你”!
危机过去了,更要居安思危。家务的、经济的、情感的,都要好好思考,要善于转危为机!!!
今天问医生什么时候可以拆线出院,医生说还需要五六天。家人都好,我也不急了。
便秘四天了,真焦急。下午,护士拿来通便的药品,我上午已经能屙了。问护士药品是否可以退回药房,护士说可以的。是药三分毒,不服为好。
我看到的视频也就是这样子。
/storage/emulated/0/baidu/searchbox/downloads/u_2835352051_1727936626&fm_26&gp_0.jpg半月板修补示意图形。
/storage/emulated/0/baidu/searchbox/downloads/u_3968712653_2155955545&fm_26&gp_0.jpg穿针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