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当然有流程!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春之耕 |
写作当然有流程!
——摘自《完全写作指南》书评
写作流程:
目标—读者—头脑风暴—组织—写初稿——修改
一、.明确你的目标
作者已经写清楚写书评的目的:针对某本书发表自己的见解,说一说这本书多成功、多有趣,同时也可以建议读者是否有必要进一步阅读。我的目的是建议读者购买绘本然后亲子阅读。
事实上这一步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二、了解你的读者
这本书好就好在作者已经非明确地通过提问帮助你了解读者(群)。具体提问是: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希望看到什么?他们需要你做什么?我的回答:他们是80后、90后父母,以妈妈为主;他们希望看到优质、独特的儿童读物;他们需要我讲清楚绘本如何优质并具体对孩子知情意的满足或者行为改善、性格养成上的好处。
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有2个关键问题:信息、态度。选择信息的黄金法则:要用足量的有效信息让你的读者行动起来。这一点将对下一个写作流程——“头脑风暴”有指导作用。
了解读者的需求,给他们想要的,让他们行动起来,就明确了文章的“主题”。我之前的书评主题有点遮遮掩掩啊。
三、用头脑风暴锁定你想表达的内容
头脑风暴简单说就是不带评判地尽可能多地想出“点子”。这个步骤会出现文章的“立意”,毕竟一篇文章想吸引人最重要是“立意”是否新颖,是否别出心裁。
这些“点子”会被取舍或合并,原则就是——要从读者的角度考虑。
我的书评没有这一步,即使有也是隐隐约约在脑海里闪现没有具体到清晰的文字,因此可能漏掉了很多吸引人的信息。以后这个步骤必须有,而且必须落实到文字上。
四、写作的步骤:
1.组织文章
组织文章需要遵守一些简单的逻辑规则。是循序渐进的方式?还是按照时间顺序?如果你想说服某人,可以将原因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如果你想写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总结,以上的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尤适议论文写作)。
想起之前看电影《垫底辣妹》,讲一个高二了却只有小学四年级水平,社会常识几乎为0,连圣诞老人是否真实存在都不知道的女孩沙耶加通过平田老师一对一的辅导考上日本排名第一的私立大学的故事。印象深刻的是,考试科目之一是写小论文,这是最难的科目,沙耶加按照老师的指导:只写自己意见的文章只不过是作文,所谓小论文就要考虑到反对意见的情况下主张自己的见解。正是这个思路和训练,让沙耶加考上了最看重小论文分数的综合政策学部。
其实按照怎样的“逻辑规则”来组织文章就决定了文章的“结构”。
而且前面这四步:目标——读者——头脑风暴——组织,也特别适合写考场作文。考场作文时间短,没有时间打初稿,一旦写就无法大量修改,那么清楚地知道目标、读者、写出头脑风暴的“点子”并取舍和整合,再确定组织文章的“逻辑规则”就可以直接写了,这样既节省时间又避免大量修改,而且想把明知不完美又无法修改的文章坚持写完需要很大毅力呢。
2.写初稿
写初稿唯一的要求是一次性将所有东西写出来,文思泉涌之时更容易有“点睛之笔”。什么时候该停下来思考一下呢?当出现了如下问题时:真见鬼,我为什要写这个?或者,写这个有意义吗?这说明你可能“迷失”在文章中了,是时候重新将关注点放在读者身上。并且作者已经非常非常之明确地提出了几个问题便于检查和自省。
3.修改
小说家莉碧·奥尼尔说:“没什么比改文章更有趣。你看到自己说了什么,接下来要探索的是你想表达什么。这就像进行精神分析一样,只不过它是免费的。”这个比喻简直是神来之笔!是的,精神分析是向内看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它吸引人的地方是:1,抽丝剥茧一样看清自己;2,一旦看清,就如释重负,平静地喜悦。而将文章修改到满意也有相似的情绪体验。
修改文章的范围很广泛:校对、改错别字,反思甚至重写。这取决于:文章有多长、多复杂、多重要。
作者建议写完文章之后隔一两天再修改,若时间紧急,当天必须交上去,可以早上写,下午修改。仅仅隔几个小时你也会对文章有全新的感受。也可以请别人帮忙看看,他人“快速浏览一下”也可以解决“自己看不出来”的问题。
1.“目标”确立“主旨”;
2.了解“读者”需求确立“主题”;
3.“头脑风暴”确定“立意”;
4.“组织”决定“结构”;
5.“写初稿”让文章成型;
6.“修改”使文章进一步增色。
一篇主题明确、立意新颖、不乏点睛之笔、结构均衡、逻辑严谨、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没废话的文章就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