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真题练习:“科技改变世界”的批阅
(2018-11-13 09:47:30)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春之耕 |
申论真题练习:“科技改变世界”的批阅
你选择2015年国考地级市申论真题“科技改变世界”来做本身就说明:你是有具有创新思维并且有良好的挑战精神!值得称赞。
从你答题的情况来看。还是没有很好地理解题型。这套题的一、二题是“归纳概括题”形式有些变化。三、四题综合分析题、贯彻执行题、应用文写作题的“杂交”。因为对题型的认知不到位,答题就把握得不是分准确。简要批阅如下:
一题:比上一次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做成“归纳概括”形式了,且能把握住“思维”、“观念”等关键词。概括除了“主题”——核心观念!一定要注意:归纳概括题一定要抓住关键词,提炼出(概括出)核心观点!
二题:实质上就是“概括段落大意”、“概括分论点”,是对部分资料的理解与概括。应该说你是理解的。概括也能抓住“要点”,但是“关键词”意识不强烈,概括语句缺少必要的修饰,存在句子成分不完整,表意不精确的缺陷。
三题:最核心的观点是“运用大数据管理”——当然,这是用今天的眼光来做2015年的题,今天“大数据”已经成为热门学科了。2015年国考时,了解大数据的大学生为数不多吧。我是2015年夏季看过第一本关于大数据的译著。这个题目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申论答题一定要与时俱进!如果2018年、2019年国考,还不能用“大数据”这样的热词来答题,那就落后了,落后到了最多只能得50%的分值的程度。关于这张试卷的大作文也一定要用“与时俱进”的文化观、社会矛盾观来作答,讲第五题我再阐述。
四题:这道题是“综合(热点)分析、观点阐述(引导)、文字表达、文体掌握”的“复合”题型。是有难度的!你的答题优点在于概念清楚、观点明确。问题在于:“没有集中力量对有偏差的认识批驳、纠偏;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十分明确地表达,让它‘立’起来”。这道题其实就是一篇短小的“观点阐述题”。抓住关键词,一“驳”一“立”即可!
五题:大作文。这道题如果与时俱进地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五位一体”、“文化自信”来立意。来谈“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很有新意,很能做文章的!当然,这是用今天的眼界做2015年的考题。对当时的考生不能作这样的要求。但,今天的大学生不能从这个角度“破题”,则不无遗憾!
今天,我们在复习“熟悉题型”的基础上谈了三个问题:
一是“复合题型”。
二是要按照题型特点答题——可参照“题型模板”。在“公务员考试面试第一号”微信公众号中有“申论五种题型解析”,请参考。
三是申论答题如何与时俱进,创意出新——这也是对一个大学生、准公务员的政治敏锐性的考察!
要特别表扬的是:你的大作文是有新意、有政治敏锐性的,文章标题有新意,论点明确,结构完整,语言表述“含金量”高。值得肯定。缺点在于:分论点不够清晰、论述逻辑欠缺。关于大作文,我们在其它写作练习中谈过,不再赘述。
以下是摘抄自网络的参考答案,可供借鉴。
(一)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150字。
技术进步不仅推动了人类物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也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和质量。新技术对人类的思维、观念、制度模式以及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都会带来显著的变化,并从整体上推动世界和人类思考方向的变化,它所带来的是一种创造基础上的革新,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
(二)阅读给定资料2,在横线处填入这则资料的标题和三个部分的小标题。(10分)
要求:(1)准确、精炼;(2)标题和三个小标题须分条写,小标题要标注序号;(3)每条不超过20字。
【参考答案一】
标题:大学生展出物联网创新作品 小发明解决大问题
小标题(一):大学生敢想敢干 企业乐抛橄榄枝
小标题(二):获奖作品接地气 创意翻新贴近生活
小标题(三):人身安全领域获关注 产品实用受市场好评
【参考答案二】
标题: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硕果累累
小标题(一):学生创意硕果累累 企业鼓励愿寻合作
小标题(二):创意作品花样翻新 实用智能贴近生活
小标题(三):实践检验出真知 解决疑难市场宽
(三)P市某村的生猪养殖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假如你是该村驻村干部,要向其他市县养殖村的管理人员介绍经验,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篇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稿。(20分)
要求:(1)全面准确、符合实际;(2)语言得体、有感染力;(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信息化助推转型升级 养殖产业实现新突破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很荣幸能与大家交流我村利用信息化网络实现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做法。
大家都了解,过去的养殖粗放落后,小打小闹还行,一旦规模上去,各种数据统计和污染管理等问题,处理起来费时费力不说,只要中途有任何一丁点的纰漏和变化,就会造成大面积的返工、延误和错误,很多工作效果不佳,甚至难以开展,管理起来非常困难。而自从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之后,这些问题统统得到了解决。在网络上,各种数据一目了然,而且变动非常方便,大幅度降低了管理难度,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生猪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一户一档,涵盖50类农户养殖的数据统计,只要配合村里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就可以将详细的信息数据分类汇总,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掌握各种具体数据,而且统计直观、方便,可以实现动态管理,为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过去因为数据不准确而老大难的污染费用征缴和随意丢弃病死猪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我们还与农业部动物追溯系统联网,对养殖质量进行了严格的监控。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利用先进技术,我们养殖业也不能落后,希望大家都能利用好信息网络,实现腾飞,共同富裕。
谢谢大家!
(四)为了清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某报特邀市科协工作人员为该报“时评”栏目撰文。假如你是这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该报写一篇题为“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的短文。(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简洁有力;(2)紧扣材料,层次分明;(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
“网络新一代”以80、90后为主,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与互联网紧密相联。与“前辈”相比,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候,不会向他人询问,而是直接从网上找到答案。由此培养了自由的思维方式,对社会问题也能进行自主的思考。
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替、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激荡的时代。网络的虚拟性让“新一代人”在表达观点时自由过度,对事件也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在网络用语中偏激者居多,甚至一些人使用网络暴力语言。这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对教育引导工作产生巨大的挑战。
疑虑本是一种关爱,但也不必过分。互联网的发展是时代的进步。网络只是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只要善用网络、管好网络就可以化解矛盾。一方面要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做好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的管理,净化网络空气,让网络成为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有效平台。
当前,“网络新一代”是互联网产业的领军者和主力军,这个新产业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他们也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除此之外,他们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汇聚公共力量,从而能快速的解决社会问题。“网络新一代”,是充满希望的新生代。
(五)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着:“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历史和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
【参考范文】
还原科学的精彩才能迎来真正的科学昌明
如果你对一个毫无审美情趣的科学匠人说“我的忧愁像漆黑的夜晚,浓的化不开”,他一定觉得你不通逻辑、不可理喻,然而这样的比喻在文学上确是司空见惯的,倘若不这样类比,文学的趣味恰恰会降低很多。从科学的逻辑上来说,“异类不比”,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性公理,而从文艺的角度来看,异类之比却能比出绝妙的审美意境。从上述分析来看,确实正应了那句话--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科学的呆板来自于其求真的天然属性,在科学的世界里容不得半点含糊,严格的逻辑性界定清楚了科学的边界--世界原本客观,人类当然要以客观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它。
然而,真正面对物质世界的,始终还是人自身,科学充其量只应扮演中介性的工具角色。人类所需要的终究还是“精彩”,而非“呆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原本也该是精彩的,呆板的科学只是其一重属性,甚至是次要属性。当医生把人体单纯看作一个物体而以所谓“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当核物理学家只服从于核弹的杀伤等级、当生物学家跃跃欲试于克隆出完整的人时,科学的呆板甚至显得有点可怕,因此,科学的“精彩”已经不纯是科学所具备的修饰,而成了科学发展的必需,否则,当科学沿着自身演进的逻辑阔步前进而将“呆板”进行到底时,可能也就是科学终结之日。而何时能彻底还原科学原本的“精彩”之日,也就是科学真正昌明之时。
科学的精彩需要为其注入人文的色彩,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的护佑。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自由,科学只是人在面对自然世界以寻求自由的工具,因而本质上科学就该是人文性的。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人性的标准和底线,正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所言:“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其实就是揭示了科学具有人性底线的一个方面。科学研究不仅要追求真,要尊重自然的规律,更要追求美和善,也要尊重社会的规矩和审美取向。
科学的精彩还需要通俗地传达。科学不应该是象牙塔里的思维游戏,其工具属性决定了它要走向大众。科学家在向大众传达科学的成果时,要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剥去术语和名词为科学带上的冷艳面具,让科学变得可亲近、有温度、走入寻常百姓家。只有这样,科学才能真正赢得普罗大众的广泛共鸣,获取最为宽广的群众基础。
时至今日,人类的异化已十分深刻,不得不说,在这其中科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手机低头族”无处不在、转基因争议日甚一日、中医存废众说纷纭,甚至“文科生”成为一个轻贬义词的今天,讨论科学的“精彩”问题显得正合时宜,而这或许正是当今社会诸多重要问题能够得以破解的希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