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春之耕 |
高考失利的七大原因
一是三观不确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个生活在文明社会里的人们。不论你认识到还是不这么认为。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尽快适应文明社会”“紧紧跟上时代步伐”。“三观”有偏差的高中生在考场竞争中“思想基础”毫无疑问就落后于人了。
二是目标不明确。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才有激励人不懈努力的力量。很多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目标是不具体的。比如,很多人都只是“考上大学”,很少具体到哪所学校什么专业哪个老师的,更少有明确大学毕业以后学习、从业目标的。
四是学习习惯差。习惯决定学习的“快乐度”,要想学习轻松、有趣就必须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定时复习、高声朗读、背诵重点、循序渐进、预习与回顾、今日事今日了等等,能根据自身情况和学习要求养成几个好习惯,持续一个时期,成绩不好都难。
五是思维不清晰。十几年前我就关注“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提升”等问题,遗憾的是十几年来并没有能找到科学、系统、高效的思维科学知识体系和提升方法。自己做了一些简单的研究,发展很多“差生”思维方式有问题,不适合学校教育、高考教育的语言。
六是方法不对头。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读书就有读书的方法,每门功课都有最适合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单科成绩突出,成为“单科学霸”,一定是掌握了某个科目的学习方法。找到了捷径,学习就变得轻松快乐了。
七是环境不优化。除了少数“书香门第”,一般人家很难谈得上学习氛围、学习环境优良。都有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的家长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吃穿,除了嘘寒问暖就没事可做,无计可施!有个“圈子定律”说:看看你最亲密的六个朋友,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社会层级、收入状况平均值就是你的“样子”!你的未成年或者刚刚成年的孩子最亲密的人大抵是包括父母在没的,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影像!指点孩子、批评孩子孩子的时候你想过这个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