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一名高三学生的作文有感

(2018-07-30 17:52:43)
标签:

杂谈

看一名高三学生的作文有感
——骨梗于喉,不说不快

最近几天有机会阅读高三学生的作文并与高三学生谈作文。有些原则性的话题,还有几点关于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的思考,觉得不吐不快。
一是思想性原则。“文以载道”“诗言志”这是写作的基本原则,是出发点,是目标所指,也是最重要得衡量标准。高三学生,“三观”初定,对文章的“思想标准”应该有基本的认识、理解。言语、行动理所当然要展示“三观”,写文章必然要体现“三观”。令人遗憾的是:有的学生竟然还不知“三观”是什么,更谈不上“三观”基本成形!
二是艺术性原则。对散文类的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说明文等基本文体的语言、段落、篇章有基本的了解。能根据自己思想的表达需要或者“命题作文”的“题旨”准确选择文体来做答、阐述,做到“我手写我心”,恰如其份地展现“文如其人”,这个要求不高吧?!
我不熟悉当前高中语文学习的课程、要求,只是几乎每年高考看看高考作文题目,高考后看看每年的优秀作文。感觉到高中生的作文在上述两方面是有较高要求,平常也有很好的教学要求的。可是,我最近看到的一些高三学生作文在思想性、艺术性两方面都远远在我意料之下!也许是我高估了高三学生应该有的写作水平,也许是我看到的作文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代表性。
字、词、句当然是写作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怎么表达思想,怎么展示“艺术观”!但,我想对于一个高三学生来讲通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字、词、句知识的积累起码足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了。不应该“辞不达意”“语焉不详”。莫非我在这方面的也“要求太高了!”
再有,从所看的十几篇作文来分析:思维混乱!不懂记叙文的“六要素”,不懂议论的逻辑,让我想起自己读初中时语文老师批评人的话来:“满脑子浆糊!”
我出题给学生试做,感觉学生破题很难,有点摸不着北,瞎撞。找不到“考点”,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要考他们什么东西!更谈不上“亮点”、“特点”(“亮点”——闪光点,精彩点;“特点”与众不同的地方。)作文出来,找不到加分点,反倒是观点自相矛盾、思想含混不清、错别字、病句、逻辑混乱、不成篇章等问题引人注意,扣分点几乎是层出不穷!
虽说“教学相长”,但真不想多说什么,想起孔夫子关于“朽木”的两句话来……好为人师,这一次收获的是脾气!
是老师的责任或者水平问题吗?人家老师教出来的优秀学生多了去了;怪学生学习不用心不努力吗?学生说:“累了,很累!”
问题出在哪里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字词问题几乎可以从小学一年级追诉起!
当然也不能怪语文老师,“三观”问题、历史观问题、科学常识问题还有生活习惯问题、思维方式问题、学习方法问题怎么能怪语文老师甚至老师呢!可这些“综合问题”怪家长?怪学生自己?
文如其人!
其人是怎么造就的呢?是自然生长、自然竞争的结果吧。似乎很难得而知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