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遗风阉割的文人

(2018-07-19 11:55:07)
标签:

杂谈

分类: 春之悟

被遗风阉割的文人


 


“学以致用”。怎么才能“用”起来呢?


“学有所用”是每一个学习者的追求吧!倘若学无所用,学的都是无用之学或者“英雄无用武之地”,学习就失去价值,没有意义了。


现实中是不是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实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呢?


肯定不是,历史上不是,现实中也不是。


古人有关于“屠龙术”的典故:“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庄子·列御寇》)更有:“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说法,可见学以致用是有难度的,学无所用古已有之,比比皆是。古人、今人关于怀才不遇的诗篇、抱怨,慨叹连篇累牍。杜甫感慨“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李白长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商隐则更加直白: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如此这般的境遇,难怪乎陈子昂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往今来的文人啊,都拿出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概来好不好!


文人,请扪心自问:你有没有过自己为自己搭建一舞台的想法?有没有过邀集一帮“创客”打出一片天地的勇气?我们一起来朗读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读一百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没有被糊弄的感觉吗?你再读一百遍就能读出真金白银、高楼大厦、美女如云来?


自古文人的悲剧根源就在于:沉溺书本,消磨意志,缺乏创业的勇气,更缺乏成功创业的技能!


历代很多文人、文化人、学者、专家,都有“待价而沽”或者“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不识此宝者重金不买”的思想情怀,甚至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等待心理。这些等候际遇的思想、情怀、心理与我们这个竞争激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是格格不入。如果我们没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是必然要被机遇忽略,时代淘汰的!


除了缺少“只争朝夕”的精神,文化人创业还缺少什么呢?更加欠缺的恐怕是:“将满腹经纶转化成现实的有价服务和产品的能力”!


经常在办公室、写字楼遇到一些抱怨“怀才不遇”的文调子,不妨问问他们:“你有什么技能可以拿来为市场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谁需要你的服务?”恐怕他们只能摇头摆脑而已。如果你再问一问:“你们是不是创作了什么著作”或者“什么虚拟产品”能够拿到“淘宝”上去展示展示,他们也只能摇头摆脑。


一个除了“摇头摆脑”就拿不出有价值、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包括“虚拟”产品——来的“怀才不遇”者,有什么可以抱怨,又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呢?


有那么一种人,所创作的产品就是“抱怨”——用四言八句加上精美韵律包装起来就美其名曰“诗歌”。从抱怨,到诗歌,再到千古传诵的名篇,这样的“抱怨升级”过程、“产品畅销过程”也可以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中一种“惺惺相惜”的“遗风”,这种“抱怨遗风”的盛行和盛赞,正是文人创造精神“湮没”的表现,也由此可知学以致用之难!


文人,当自重!不要被延绵千年的抱怨遗风阉割了,以至于把发发牢骚的诗文当成了创作。请在创业、创新中崛起雄起,为新时代开创一片蔚蓝天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时代蜗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