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五个冲击波
(2018-06-08 00:43:5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春之耕 |
张扬:五个冲击波
下午,走进教室,发现上《领导干部的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课的老师还是张扬。她昨天上午上的课是《心理学与管理智慧》。因为张老师的心理学课上得好,我路过讲台时和老师打招呼:“张老师好,今天又是您,昨天的课大家还意犹未尽呢!您真是多才多艺、斜杠青年呀!”因为张老师说过她还是“茶叶品鉴行家”,说她自己要学习年青人做“斜杠青年”。张老师真是一专多能、样样精通吗?真要拭目以待,好好听听课,检验检验。
通过看张老师的教案,听张老师讲课,再对比前几天讲课水平高,学员们普遍欢迎的老师的讲课和教案,我概括张老师的精彩讲课释放了“五个冲击波”:
一是“眼球冲击波”。精美的PPT、精心的职业装扮。
二是“文化冲击波”。精深、渊博的专业知识。
三是“文明冲击波”。代际文明、地域文明、中西文明的碰撞。
四是“头脑冲击波”。对职场人生、职场观念的拿捏剖析、抑扬褒贬的恰到好处,有碰撞又好接受。
五是“氛围冲击波”。生活常识,信手拈来;课堂反映,机敏应对;调度气氛,技巧多样。
这五个冲击波恰好是前几天我总结的“教授应有的‘两个知识系统’”——一是精深的专业知识系统;二是渊博的表述知识系统——的熟练灵活的运用。体现在张老师的讲课上则是“三个知识系统”了,还要加上一个:“生活常识系统”。当然,张老师的“专业知识系统”超出了一个,而是两、三个、N个,是“多学科知识融合体系”,比如心理学、管理学、历史学。张老师的讲学正是通过“精心筹备”而灵活自如地运用了“三个知识系统”才产生了“五个冲击波”。
这些年来,自己也不断学习,也时常讲课、讲话,自诩“学者型干部”,能达到张老师的讲学水平吗?差距还是有的。问题出在哪里?第一是专业知识系统的专精度、广博度还有差距;二是表述知识系统收集资料不多,讲课实践少,缺少经验;三是生活常识系统的知识该如何恰到好处地引进“讲话、讲学”呢,在这方面尝试不多。
业精于勤。趁着这几年相对清闲,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系统,调整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将来告老还乡,做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