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春之悟 |
读书有方法(一)
温故知新,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效果,更是一种方法、鼓励,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倡导。就是说:书要反复读,反复读能获得前所未懂、未知的“新知”!
常人读书在“温故”方面往往做得不怎么好,不乐意“炒现饭”!谓之:“饭炒三遍,其味寡淡!”其实很多名家大家都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吕思勉先生介绍他早年读经、史、子,就是第一天读新课程要读五十遍,第二天读三十遍,第三天再读二十遍,每天读书一百遍,这样循环渐进,每篇文章都要读到一百遍。难怪先生成为历史学家、古文学家!
常人读书:求快、贪多,不重“温故知新”。
原因有多种,关键有两点:一是好奇心重;二是试错浪费。
人心都有好奇的一面,总觉得读新书过瘾,从而养成了追逐新书新观念的习惯,“好读书不求甚解!”书是读了很多,内化了多少?又技能化了多少?仅仅就是多浏览了一些书本,满足了一时的好奇心而已!
还有一些书,要么深奥难懂,要么浅薄无含金量。读书人因为没有“导读”,不知道什么书好,什么书不好,为了求知只好拿了自己十分有限的读书时间去试读,读到一本好书就还想再读一遍,可惜没有时间;读到一本不好的书或者坏书,也要霸蛮钻研一番,白白浪费大量时间(其实还有金钱,买书对读书人来说并不算“便宜得很”)。
近一年来,调整知识结构,注重多读书,却又是“囫囵吞枣”,食之无味又消化不良。有时候读到一些很好的书,计划要重复读几遍的,结果呢都因为读新书的好奇心强烈把时间占完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温故知新”了!
读书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读书是为了求知,求知在于“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