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文学传播的无限化及精准化
(2018-02-20 10:25:03)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作文杂记 |
微信时代文学传播的无限化及精准化
微信时代到来,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学从创作到传媒再到“版权兑现”都面临一个巨大的变革。
文学首先需要创作:创作作品、创作产品,更要创作“商品”。如果一个写作者的文字只是停留在记录、自娱自乐的层面的话,将毫无商业价值可言,即便有一定的文学性也难得广泛传播。要想作品传之久远,还须注重作品的“商品化”!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精神文明的层次也水涨船高,要适应互联网、微信、自媒体时代的规律求生存、求发展。倘若文学不能实现“版权兑现”,文学的生存概率无疑会大大降低,发展则无从谈起。文学的生存是建立在商品化的基础之上的!
微信时代,人与人的交往范围近似于“无限扩大”,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也随之“无限扩大”。但谁是受众?谁会点看你的文章,谁会转发你的文章,谁会订阅你的文章呢?这里又出现一个“精准化”的问题,只有真正需要、真正喜欢你的创作、产品的人才会订阅,才可能买单!微信,恰好为我们作家寻找能买单的“知音”创造了这种“无限”的可能性——范围是无限的,“精准受众”是小众化的,可以不断扩展的小众化。一本书,印刷量一般也就是几千,万把册,一个微信群的人数最多是五千,对比书籍出版与营销这个数据已经算是巨大!而微信公众号的订阅量并没有限制。这就是说微信营销文学比出版营销要“大众化”得多,几乎无限!
工具创造的无限传播可能并不意味着文学本身传播的无限可能。文学的受众是有限的!微信时代,文学受众也理所当然地有自由选择的无限可能,读者毫无疑问地会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作品,是否愿意付费,完全取决与对作品的喜爱程度及其不可替代性。如果不喜欢为什么要付费呢?如果可以替代,为什么要付费给你呢——便宜也许是一个选择理由,但不具备独创性的作品,往往有很多免费的替代品!
再把思路理清,以上所阐述的观点是:
一、微信时代,文学传播开创了无限可能。
二、很多写作不具备可传播性。文学作品要传播还要“独创”、“商业化”。
三、受众的选择也有“无限可能”,读者不会为“可替代”文学作品买单。
四、作家要想实现“版权兑现”就要具有“不可替代的独创性”和“精准识别受众并传播”的能力。也就是说作家要寻找、开创自己作品的“精准传播”方式来实现“版权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