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读书故事
(2016-12-01 17:22:56)
标签:
文化杂谈育儿 |
分类: 春之情 |
三代人的读书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还是放牛娃的时候,每天跟着爷爷。爷爷教我砍柴、养牛的技能,还教我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特别是能够结野果子的植物,尤其注重教我认识那些果子能卖钱的:“黄栀子黄了之后可以摘来卖,一两毛钱一斤,记住这个山梁上有好大一片黄栀子,莫忘记了地方哟!”至于读书识字,不曾记得爷爷是不是教我认识了一个两个字。只记得我参加中考后考分上了中专线,爷爷说过:“当医生好,当老师更好,什么时候都少不了看病的、读书的,医生、先生总是要的!”于是,全家都主张“去当先生!”
父亲从来不过问我的学习,不问作业也不问考试成绩。和学习有关的他只管两件事:一是每个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把新书领回来后他立即会找来废报纸或者牛皮纸做上书皮。还要反复叮嘱:“要好好保护,莫乱画,莫攒劲翻,莫搞丢了!”我琢磨这是因为我读一年级一学期时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把语文、算数书都翻卷了烂了、折断了;父亲好不容易花钱去买来一套,没到期末又不见了;再去找老师要的时候,老师很不耐烦,从高年级同学那里给我凑了两本保存得像新书一样的旧课本来——我后来知道那几个师兄读书成绩都不好,应该是几乎不翻书的那种,难怪书保存得那么好。找书太难了,父亲教我爱惜书本!好像书就是拿来爱惜的,前些年我还保留着爱惜书的好习惯,看书都要先洗了手,再端端正正地摆在桌子上看,绝不折叠、涂画。这几年呢,又走另一个极端,拿着就画,还经常插一本在裤袋里走到哪儿看到哪儿,看过的书一般都画上了蜘蛛网,还有钢笔或铅笔的批注,书页肯定也皱皱巴巴地。父亲过问的第二件事是每个学期领了期考通知书回家就问:“下个学期要交多少钱?”父亲要筹备下个学习的学费呢!等我上初中了,父亲在问过下学期学费后就会再加上一句:“你会骑单车,自己去卖冰棒赚学费!”我自己买冰棒赚到了初中三年的学费,觉得卖冰棒赚钱有点累,就发奋读书,才考上了免费的师范学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真理啊!没有父亲如此这般的教育,我不会发奋读书,不会考上师范学校的!
父亲还给我和弟弟讲过很多次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读书的故事:“那时候家里穷,两毛钱可以买几斤(食)盐、几斤煤油了,一个学期的学费就是两毛五分钱,你爷爷拿不出。经常赊账读书,有个学期是跟老师讲先欠账,攒够了就交,记得开学后不久交了一毛钱,期末又交了一毛钱,还有五分钱是不是交了已经记不得了!第二年的时候老师不肯赊账,你爷爷就去借了一毛钱交,还欠了一毛五分钱,后来老师都催过我好几次!”父亲只读过四年级,他当兵、入党的填表的学历都是“高小”。不知道父亲年青时是不是有一阵子爱好学习过,等我懂事的时候父亲的字是写得漂亮的——现在也比我的字好!父亲还当过生产队长、大队长、村主任、村支部书记,地方上的老百姓都说父亲有文化,还称赞父亲教育有方:“两个孩子都参加工作了!”父亲多是笑一笑,不多说什么。
我对女儿的学习期望值是比较高的,自己毕竟也算是知识分子,是尝到了知识的甜头滴!宝贝读一年级了,关于识字我印象中只和宝贝讲过一次,那时候宝贝快三岁,上幼儿园两个多月了,一个周末的早上还没起床宝贝就缠着我说要去玩,要去买书,我就:“你这个家伙一个‘字’都不认识,还要去买什么书啰!”宝贝回答我说:“爸爸,我认识!”我惊讶地问:“你认识什么字?”宝贝抬着头仰着脸伸出手用一个小手指指着我的下巴说:“这个‘痣’!”小手手还在我左下巴的那颗小黑痣上点了一下,“喽,‘字’!”宝贝的学习成绩还过得去,都是宝贝妈管教的,常年在外地工作的我既不过问成绩也不过问学费,周末回家休息只关心宝贝不要太累了,何必一个学习班又一个学习班地赶场子啊!如今的学生真累,五六岁的孩子,上五六个培训补习班的怕是也大有人在。真遗憾,老师的黄金时代来了,我又不当先生了。
前几天,我家的宝贝女儿学习用词造句,题目是:用“儿子”造句。题目有点奇葩,我家宝贝女儿的造句就更加奇葩了:“我爸爸最喜欢的是儿子!”天,我真还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呢,更本就没有比较,怎么能说我“最喜欢的是儿子”呢?估计是我教育没抓,我老婆又把教育抓过头了的原因,真的要好好检讨检讨了!我在电话里问宝贝怎么想的,她说:“题目又不是用‘女儿’造句嘛!”也是前几天,宝贝的一次数学测试得了第一个“100分”,发照片到微信里向我炫耀,我就赶忙问:“哟,宝贝呀,想要什么奖品嘛?”宝贝倒是谦虚得很:“等期末考试拿了100分再给我个大大的奖励吧!”我就想,要是语文拿了100分我才奖励!现在我家的教育是只问成绩,不问学费了,义务教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