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春之思 |
要为人师
好为人师:谓不谦虚,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导者自居。
生活中、工作上,因为自己年长一点,职务高一点,经验丰富一点,就喜欢指手画脚,指教、训导他人。如果谁不服气,敢用鼻子哼哼哼地,那就更对不起,把他当成刺头对付,说不定还会出点难题送双小鞋什么的。这就是好为人师者的嘴脸。
笔者今天的话题是“要为人师”。想说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都要积极上进,争取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境界。要为人师,讲的是要有道德修养,要有扎实的本领,要有高深的学问,还有要教育、引领、培养后生的精神、气度、追求,要有心思有能力搞好传帮带。而不是仗势欺人、颐指气使,不能动不动就要人家“听我的,按我的做”。
要为人师是一种理想、追求、气慨,也是一种内在的追求,一种人生境界,就是一定要学懂学通学好,学到可为人师的境界。倘若没有要为人师的追求,也就是不求甚解,无所作为,自甘落后的状态。一个永远处于学徒工状态的人,即便好为人师也只不过是半桶水而已,终究只能害人不浅吧!那些好位人师者往往就是半桶水,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要为人师,关键在于真学真懂真用,在实践中探索积累新知,达到堪为人师的境界。但仅仅是堪为人师、可为人师,还不是积极的要为人师的境界。要为人师是能够的、胜任的、积极的、主动的,而且是能够被接受、被邀请的。不一定谦虚,但也不遮掩,有点自豪但决不骄傲的状态!
其实,要为人师还有更好高的境界,那就是“善为人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能够理解接受什么,不需要什么,难以理解接受什么,还能够找到最佳方式方法、最好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渠道来教授学生。
同样是一篇文章,老师觉得是美文,读来朗朗上口,摇头晃脑,学生就未必了,可能是佶屈聱牙,难以理解。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就是这么个情况。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处于什么阶层,总是有善为人师者,也有不是好学生的一群!不过,好学生未必成才,不是好学生的也未必就不创新!善为人师者切记:不强求,不苛求,要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工作岗位的原因,需“要为人师”,作文自勉:要善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