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细节与心胸格局
(2015-10-28 19:22: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春之思 |
城市细节与心胸格局
一天的调研,遇到三个城市细节。
大清早,我要过马路,等了一个红灯,等了60秒,就过了一个路口。我等红灯的时候,并没有车辆穿行,倒是在我前面、在我后面的人们都没有等红灯,他们都过去了,等到绿灯亮起,我就成了孤独的过马路者。接着,走了两三百米,我再一次需要过马路,我前看后看,没有斑马线,只是看到时不时地有人从没有斑马线的地方悠然而过,我胆小,不敢。只好继续寻找斑马线……
上午,去农贸市场,乱糟糟、脏兮兮、闹哄哄的农贸市场,知道了因为市场里面的环境太差,买菜的人们不愿意进市场里面去,卖菜的人们就只想摆出来,城管就得想方设法把卖菜的劝进去、赶进去……我想,农贸市场就不能装修、打扫得像超市那样吗?那样会少了很多冲突,少了很多抱怨,少了很多脏乱差,可农贸市场就是那么个样子,多少年就是那么个样子……
晚上,朋友喊去喝茶,茶坊老板跟我们侃大山,说:“从文阁”横梁上的一块名家题写的牌匾掉了下来,好像没人管,有几个游客还用脚踢了踢再看,看了又踢。正好他路过,看看是值钱的东西,想找人报告,请人装上去,又怕人家说是他给扯下来的,也不知道找谁报;想捡回家放着,更怕人家说自己偷窃名家题写的匾额……只好拿到靠江的栏杆边斜倚着。老板还说,真想去扛回茶馆,又不敢。我看看老板墙上的字画,知道老板略知书画。
就是这么三个细节:中国式过马路、乱糟糟脏兮兮的农贸市场、一块无人去管的名人题写的匾额,我感觉到了这个城市文明的缺陷……或者叫做美中之不足吧!
还是那个茶坊老板的话让人深思:街上挂了那么多的“中国结彩灯”,红艳艳地,好看得很,可是现在慢慢地变色了,发白了,谁来维修,谁来换呢?这是要钱的呢!
是呢,这么灯火辉煌的一座城市,如此巨大的亮化工程又该如何维护好它的每一处细节?
我忽然间觉得茶坊老板是一个心细的人,心细得细出了大气度,可谓胸怀大局,气势恢宏!
就是一个茶坊老板而已,论身份,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咋地!论心胸呢?窃以为,论心胸应该是个胸怀大格局的人物。
一打听,茶坊老板原来是为县委书记开过十几年车的老司机。街坊邻里都叫他“鸦片”。“鸦片”这人形象虽普通,没有特别之处,但也不瘦削或者显病态,我不知道人们怎么就叫他“鸦片”。这个外号有点不雅,跟他的谈吐、心胸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