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文化基因
(2014-11-28 15:30:00)
标签:
文化 |
分类: 春之耕 |
另类文化基因
我们都曾年青过,我们又不年轻了。
回想一下当年,我们十几岁二十岁,跳出农门,步入社会的时候,对于人生最美好的祝福是什么?是不是“祝你:事业、爱情双丰收!”看看我们当年的书信,看看我们当年的留言本。几乎所有人都把“建功立业”放在了首位!于是,人们就褒奖我们是“干大事业的”,我们自己也飘飘然,经常以“干大事业的”自诩,俨然一副“干大事业”的派头,对于做饭洗衣扫地耕作种菜一类的小事情是不屑一顾的。长此以往,我们就被“大事业”绑架了,就成了“小事不会做,大事做不了”的一群“清谈客”,我们就这样被“大事业”给废了,除了做官,我们就什么也不会了!
不发感慨了。领导们,一起来看看我们那些儿童时代、青少年时代的伙伴,没有跳出农门的人们,看看那些没有读多少书,没有成为国家干部、全民职工的人们。当年,我们十载寒窗一举成名后和他们话别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给他们有赠言、有祝福呢?看看,他们似乎和“三不朽”,和“横渠四句”是结不上缘了呀,那么他们传承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呢?据我的了解他们也有追求,也有奋斗,也有担当,他们传承的是“另类文化基因”:
1、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高祖本纪》
典故:《高祖本纪》: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当年秦始皇出行,允许百姓道旁观瞻,刘邦有幸挤进观瞻的行列当中,目睹了盛大的车马仪仗,精锐的步骑警卫,远远地仰望到了秦始皇的身影。对于咸阳徭夫、沛县乡佬的泗水亭长刘邦来说,秦始皇宛若天上的太阳,灿烂辉煌,感光受彩之下,刘邦身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感慨至于极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2、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均贫富,等贵贱——钟相、杨么
南宋农民起义:公元 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钟相、杨幺在湖南洞庭湖一带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建立“大楚”政权,1135年6月杨幺被俘,惨遭杀害,起义失败。 相杨么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等贵贱”的口号,这次起义由钟相策划和发起,但起义正式爆发不久钟相即牺牲,之后五年的斗争都是在杨么的率领下进行了。在杨么失败后,降于岳飞的义军也都成了抗金的中坚。这个口号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对政治地位问题提出了目标,即“等贵贱”。
5、寻找包青天——《帝王纪》云:尧立敢谏之鼓。
(苏小娥击鼓鸣冤给刘邦一个启示)汉高祖刘邦为便百姓告状,特下圣旨,命各级官署大门必须各置一鼓一钟,并规定钟鼓一响,官必上堂,藉以显示便民、德政。就这样,击鼓鸣冤之制,一直流传了两千余年,直至清末。
包拯(999年-1062年),中国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黑子”、“包黑炭”。
6、“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西游记》
《西游记》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上述六种文化思想可以说是民间的、非知识分子、非官员、非正统文化主流的,但不能否认这种民间文化思想基因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民间思维——其突出特征是“不平则鸣”、“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正是这种以“不平则鸣”、“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为主要特征的思维方式支撑着千百万信访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这种思维方式主导着近于无休无止的击鼓鸣冤、告御状、寻找包青天的活动。我把这种信访活动与信访工作联系起来称为:“信访博弈”。“信访博弈”给社会、给国家、给执政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动力、压力、优思而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把信访博弈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来对待呢?在下一节《“窑洞对”与信访机制》中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