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微感悟》
——作文杂记二十四
5月下旬,要请妈妈去涠洲岛看海,有好几天不能到电脑前上网,为了坚持写作,持续在散文随笔版的服务,也为了随时随地记录一些可能瞬间即逝的感受,我创作了《微感悟》。半年来,写作微感悟近300条。同时还开辟了《微情绪》、《微人物》系列写作。前段时间还专门撰文介绍了撰写微感悟的便捷性。现在也还是认为“微写作”是便捷的,同样可以深刻,可以很艺术!只是长时间地作“微写作”也有不好:
第一是怂恿了思考和写作的惰性。人都有图舒服的一面,能够不思考就不愿费脑筋伤精神;能够安逸又何必劳碌?“微写作”能够作为完成写作任务的托辞,又何必每天一篇文章两千字地去写作?刀不磨要生锈,脑不用要迟钝,这半年下来,自己变懒了,变迟钝了。这与“微写作”不无关系啊。
第二是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文体的选择、驾驭能力和篇章结构的能力!毕竟就是那么三言两语,不必去考虑什么篇章结构、逻辑顺序。可,并不是什么思想情感,事物事件都是可以用“微写作”来表达的,生活中、工作上、艺术上需要篇章甚至鸿篇巨制的时侯应该还是多数吧!
第三是局限了自己的视野。尽管是“微”写作,同样需要耗费时间精力,耗费自己的注意力,也就难免顾此失彼,对一些“大事件”就会麻木起来,视而不见,或者懒得去刨根问底。总之感悟呢,就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忽略了外部世界。现实的外界是多么的热闹,好像都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了。
上述三点是我半年开来作“微写作”感受到的弊端。当然,“微写作”不失为一种便捷、深刻的感悟、情绪记录方式,再说别人的微小说也不乏佳作。
继续“微写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