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感悟(240——249)
(2014-10-07 22:49:24)
标签:
情感文化杂谈 |
分类: 春之悟 |
微感悟(240——249)
微感悟(240)
你呢?
微感悟(241)
劳动的艺术化的凝结、堆砌就是一种美——繁复的美!游览故宫。看雕刻、瓷器、珠宝,留给我的就是这样的美学印象。我自己还是崇尚简洁的美,美不必繁复!过分地强调劳动堆砌之美,是一种美学的“权利化”、“奴役化”——就好比宫廷中盛行的繁复之美是靠剥夺无数的劳动而得来一样!
微感悟(242)
迷失的时候就回头看看,故地重游一番,会豁然开朗的;能否前进,关键看有否前瞻!
微感悟(243)
外出旅游,每天的“三个必须”有一个完成不了——读书两小时!写作还能勉强坚持,得益于手机上网写作和“投机取巧”——写小诗、微感悟、微情绪!工具创新、方法创新,提高了学习效率!
旅途劳累,理解了一些农民、工人为什么对读书“没有兴趣”,原来是没有时间或者说没有精力。自己不是以劳累就提不起神来看书了么!
昨天修整了一天,确定了国庆假期的阅读内容。今天看书一两个小时,很是惬意,精神也就振作起来,完成“每天一万步”的干劲十足,走到了一万二!如果不是读书,恐怕就不会那么神武!读书,已然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如果继续学文,主攻点是十分明确的:语法、逻辑、修辞。如果深入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呢,方向不甚明了,甚至不知道该读哪一本书,该从哪里入手。这样的问题困扰我一年多了!好在通过习文积累的经验发现了:读书、学习都是有途径、有门路、有里程、有学习的终极目标的——当然,创作、创新是无止尽的!
微感悟(244)
成败,有时候不在于一步之遥而在于一念之差!
今天,直到晚上十点,我每天的“三个必须”还有行走一万步的任务相差遥远——仅仅之有2000多步!当时,手里正好捧着一本难得的好书在看。心里就想:“今天算了吧,不走路!”但,转念又想:“今天不完成任务,明天呢?后天你呢?贵在坚持啊!”于是丢下书本,立即行动,也就是23点10分钟时,完成了任务!可以轻松惬意地洗澡上床啰!生活中、历史上还有很多一念之差而无缘成功甚至误入歧途的事很多……
微感悟(245)
有些事、有些人必须得接受他、忍受他,是不可以凭自己的爱憎和力量回避的,既然如此,就快乐一点至少平和一点地接受吧!
生活中、生命中总有一些不得不接受的人和事,不可回避,不能避免,无从逃逸!厌恶的话是与自己过不去。
接受是唯一的选择,那就欣然接受吧!所谓“把生米煮成熟饭”,就是一种逼迫,逼你就范。
微感悟(246)
近三年来,一直在逃离文学,试图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这次国庆节,放纵了一下心情,按照情感的意愿读了两本诗歌方面的杂谈集子。三年来竟然从未如此急切地要把一本书一口气读完;三年来从来不曾因为读书而如此地心情激荡,泪水潸然……
原来,文学能够激荡、体验、感悟的情感是无可顶替的!人生追求的“快意”不就是一种情感体验吗?追求“快意人生”有时候比不在于权势富贵,而在于心情!那么为什么要放弃文学而舍近求远呢?
调整知识结构,还是不要隔绝了文学的好!
微感悟(247)
学问或者说做学问本来就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奠基而已!不是职业,更不是功名!不能把手段、方法、途径当成了目的——本末倒置!务农、经商、科研、参军、从政,那些才叫职业,在职业上有所建树才叫“功名”!
也就是说:几十年来自己还在奠基,未曾构筑事业的框架,更别说砌墙封顶竣工之类!
如此基础,适合于做什么样的构建呢?
微感悟(248)
要想学而有成就必须淫浸其中,譬如美术、音乐、文学。
任何“艺术”都是为人类服务的——终极服务对象是人!人才是艺术的核心、根本,没有“人”在其中就没有艺术。
因而。任何一个艺术家首先是要锤炼自己的人格。
微感悟(249)
任何的艺术必然是作家人格、表达方式、表现内容三位一体的。三者缺一不可。
学文二十余年,方才领悟。虽浅陋,但毕竟不是人云亦云,算是觉悟,自我感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