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录到创作
(2014-08-12 11:50:14)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作文杂记 |
从记录到创作
——作文杂记之二十一
最近,回顾近三年来的写作历程,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没话找话地写作了,一些杂谈、小议论基本上是略加思索即能成篇;一些日常琐事,娓娓道来,也能自得其乐——总之不再需要收肠刮肚地来拼凑字数了,有了话题——话闸子打开了!这得益于三年来的写作实践。不仅有了话题,还能津津有味,自己有味的同时还可能追求给读者也增添一点阅读的兴趣了!如果不是坚持三年来几乎每天不间断地写作,恐怕不会有这样的收获。
仔细反思三年来的作文,大概可以分为这么三类:
记录性的文章;
感悟性的文章;
创作性的文章。
以记录性文章为主,感悟性文章少些——主要是诗歌,创作性的很少。
所谓记录性文章,就是叙述、描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之类的文字。也有少量游记——因为外出旅游的机会不多,红网散文随笔版组织的活动也大多没有时间去参加,甚是遗憾。我想,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记录性的文字为主应该是一个必经阶段吧!即便进入创作期,记录性的“素材”也是必不可少的呢。当然,写作就只是停留在“记录”阶段肯定还是“初级阶段”!
感悟,是生活、工作之中必然会有的,有细微的感受、也有大浪狂澜,把感悟记录下来不仅仅是自得其乐,自我提高,也能感染、教诲他人吧!感悟性的文章主要有两类:一是自己经历、思考了一些问题,有了茅塞顿开的体验——无论是独特的、先知先觉的还是大众都可能有的、后知后觉的,只要是自己觉得新鲜的都记录下来,权且作为自勉、自我提升吧!这样的文字我写了两个系列《杂感的流水账》、《微感悟》。正是《杂感的流水账》引起了关注,得到若云版主垂青,我就在红网散文随笔版留了下来,做了评论员、版主。感悟,不仅经常会有,还可以深入发掘——深思熟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还有一种特别的感悟——感动、感情。没有感动、感情就不会有诗歌!“诗缘情”,没有情感的体悟就不会有诗歌——至少我是这么认识,也是被浓烈的感情驱使着写诗的。
我想,创作是文学的最高层次最高境界,也是一般写作者最难进入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就是用文学形象(包括意境)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感染他人吧!这个层级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学艺术形式,更需要思想——最好是或者不得不借助文学艺术形式来表达的思考。自以为离这个层级还有差距,还需要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