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散文版助学活动杂记
(2014-02-19 11:25:34)
标签:
社会杂谈 |
分类: 春之思 |
红网散文版助学活动杂记
1、活动发起
春节后上班第二天,红网散文随笔版版主若云来信说: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到湘西凤凰县腊尔山的助学献爱心活动。她的想法源于:“年后,‘搞个什么活动呢?’我寻思着,想到足迹刘叔《感恩你的善行》的贴子里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于是心里便有一个想法回响在脑海里:开学了,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一份温暖,送一些启智的书籍……”(《与爱同行》http://bbs.rednet.cn/thread-4275 2008-1-1.html)献爱心、助学,我当然是赞成的,当即表示捐款、捐书。若云说其他几个版主都很支持,还有十来个热心的网友表示捐赠并参加AA制的活动——去凤凰县腊尔山参加捐赠仪式。
我是第一次参加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知道活动组织艰难,可除了表态参加好像又帮不上别的什么忙来,自己和网友们没有什么联系呢。表明态度后,就只能静候佳音了。
大概三四天后,若云又发来消息,要我问一问怀化市场上的书包批发行情。我知道活动安排有条不紊,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了。我便抽空到散文随笔版看了看帖子:哇,好多网友捐款、捐书了!
纤指留痕:580元;
2、我的心态
到红网散文随笔版做排名老四的版主差不多半年了,还没有参加过活动,也没有什么好的活动创意,有这样一次参加活动的就会,我当然是要参加的,何况是献爱心助学!但我只是一名跟随者。活动策划几经调整,开始说活动路径是:长沙——常德——凤凰。我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决定只参加凤凰的捐赠仪式,而且只是参与活动,没时间参与组织。后来几天在若云的帖子中感觉到活动组织还是艰难的,她说:“再怎么着,我也要把活动搞好,不能让人见笑!”我知道她是个要强的人,活动再难也会用心去组织好的。为表示支持我承诺:一定到场参加活动,给予资助;一定参加活动并负责把她接送回家乡!也就是说后动之后确保无后顾之忧!
实话实说:我并不十分热心于这类活动。记得十几年前,团县委组织助学活动,最初的设想是一对一支助一名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支助到初中三年级时我就停止了支助。二十三年前,我到过蜡尔山,到过板拉学校,我觉得学生们固然缺少学习用品,但主要的还是师资,而师资问题似乎不是社会助学就能解决好的!当然,我更相信二十几年过去了,那里的情况应该有了很大的改观。
基于上述认识,我只是被动地参与活动。
3、AA制出发
若云一行从长沙出发了,有名人堂版主践行;到益阳了,有六楼居士版主接风……我问了问“一行几台车,多少人?”若云只是反问我:“你一定要参加活动哦!”我隐隐地感觉到:能够直接参与活动的人数不多!
对照自己“淡然处置”的心态分析,估计活动怕是“热闹不起来”。于是我决心一早赶到凤凰,参加捐助活动!
捐助,也就是两三百块钱的事。可参加活动呢每人就得花一千多块钱,何况天气也是细雨蒙蒙,听说腊尔山海拔一千多米,还是漫山积雪。
4、深夜电话
2月16日深夜,若云拨打了我的电话:从凤凰租车上腊尔山要750块钱,足够给孩子们买二十个书包了!看我能不能早点赶过去,用我带的车上山。可是,我借的车要到上午九点才能出发呢,真怕耽误了时间,影响仪式的举行,何况孩子们孩子们要是在等候,天气也很冷呢。17日一早,我只好催促借车的朋友青山……
等我匆匆忙忙赶到凤凰,已经是上午十点四十了,找到若云一行,见到若云、梅花巷人、赤三9、品论、刘叔、畦哥,还有一个没有透露姓名的女孩,从长沙赶来的就是若云、品论、赤山9,还有那个女孩,共四人。品论自己的车。
捐赠的书籍有五、六箱,购买的新书包五大包,还有一大包鞋子。两台车的后备箱怎么也装不下开始,我建议我们把书包、文具带上山去,把书籍则寄存在刘叔的客栈,哪天老师们进城就顺便带上山去,可大胡、刘叔、梅花巷人等都不主张这样做……只好临时租一台的士。后来,我才知道如果我们不把书带上山区,恐怕这批书就只好永久寄存了……
等我们装好车,已经是十二点半了,这时候若云才发现自己没有吃早餐……
5、上山行程
若云、赤三9、品论、刘叔、畦哥、我和借给我车的朋友青山还那个没有透露姓名的女孩,风别乘坐三台车赶往腊尔山镇的拉板小学。由团省委聘任的支教志愿者联络员大胡带路。
途径一个我记忆中印象非常深刻小镇“山江镇”。我是二十三年前写生到过三江镇的。入镇的“牌楼”、镇边1970年代修的渡槽、苗歌台依然如估,还能唤醒我昔日写生画素描的记忆,镇子上道路的布局也没有改变。房子变得高大拥挤了,镇上的小洋楼已经形成了街道。这天正缝赶集,马路市场的境况依然如故,应该是比当年拥挤得多了……小镇后侧的古苗寨还保留作,据说还纳入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显地破败了,找不到当年的那种震撼力——一丁点也没有,只让人感慨:可惜可惜!
途径腊尔山镇,最大的感受是路修好了,水泥路通到了村寨。可据畦哥介绍:“这些路是去年有大领导要来湘西视察,又没有说明具体到哪个村寨而临时赶修的。当时二十四小时施工……腊尔山的民居也很漂亮,两三层的砖混结构小洋楼沿途随处可见,镇上则栉次鳞比。原来象征着贫穷落后的小土楼、土木房子也还是有一些。山上,风光依旧或者大树少了一些,没有令人赞叹的生态景观……镇上则基本上找不到当年的影子了。记得当年我们也开展过扶贫慰问活动,在镇上走访过十户农家。当年镇长唯一的砖木结构房好像是供销社。小镇后面的山沟边原来有几口犹如趵突泉一样的水井,泉水清冽,养育着一方风水,我本来想去寻访的,可是乘车到镇上一转,就没有了寻访的念头,我希望还是把那美好的记忆留在脑海之中!
我总在寻思:山上并不出宝,生态环境渐差,也没见什么工厂,老百姓怎么富起来的呢?估计是打工吧。畦哥偶然谈到贵州省那边“移民扶贫”,我也略知一二,可腊尔山并没有开展类似的扶贫活动。
因为山道崎岖,田雨路滑,道旁还有积雪,大概四十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才到达板拉学校。
6、板拉学校
板拉是一块大约有一百多亩良田的山顶平地,学校位于靠山的村庄的中心。学校有一栋两层的砖木结构教学楼,每层三个教室,没有宿舍楼。操场、道路均未硬化,绿化也谈不上。依稀记得二十年前这座教学楼就已经建成,当年是很“气派、奢华”的!旁边的土木结构民居已经破败不堪,好像也是依然如故……学校有学前班到小学三年级四个班,4名教师,110名学生。
支教联络员大胡跟老师们都很熟悉。据大胡介绍,在腊尔山的村级学校中,这所学校是“师资雄厚”的了!每个班有一名教师。有些村就只有一名教师,同样办四个班,孩子们到学校一天就只能上一节课。有个村现在还没有在编的教师。是上海来了一对已经退休的教授夫妇在做自愿者。
孩子们领到若云等分发的新书包、漂亮铅笔、文具盒、橡皮擦,笑逐颜开。老师们议论,有些学生家里买不起书包,好多学生都是用塑料袋做书包,我看到好几个孩子还用塑料袋把新书包保护起来了……还有些孩子父母亲过年也不能回家团聚,由爷爷奶奶带着,根本就不会给他们去买文具盒之类的东西……有个上了点年纪的老师找若云要了一顶红色的旅行帽,说:山上很冷,需要帽子!老师们还说:有些家长打工没能赚到钱的就不会回来过年,有些赚了钱的也舍不得花一大笔路费回来,两三年没回家看过孩子的不是个别。我用心地观察可爱的孩子们,估摸着想:哪几个孩子的父母没回家过年呢?看来过年后没穿上新衣服来上学的孩子们父母都没有回家过年吧,人数不少!
7、捐赠仪式
参加过不少的活动,主持过一些仪式,这次是最简单的。没有人夹道欢迎,没有人主持、讲话,没有横幅、鲜花……就是我们几个网友,学校几个老师,把车上的文具、书籍卸下车,扛到教学楼的走廊上,打开包,让学生们在教室里坐着,逐一发过去。除了:大家都有,不要急;大家的都一样,只是颜色不同。这样的话语,就只有孩子们的欢闹声。
若云很仔细地清理移交了捐赠的书籍。她考虑到大家捐赠的书籍孩子们不一定用得上,还自己掏了几百块钱,卖了一大包诸如十万个为什么一类的儿童读物来。发完文具,若云又要校长点数,开具收条,写明受到一些什么文具,各有多少件……这样的“非正式场合”,若云却是如此认真,我便赶快安排带照相机的朋友拍下照来。
分发结束,大家就准备下山了,听说下午三点以后有“冻雨”山上路面会结冰,可能就下不了山了。即将上车,我觉得还欠欠点什么,就问:“应该照一张集体照留念吧?”这时候若云才想起还没打出“红网散文随笔版”的旗帜来照相呢!赶紧补拍照片……
其实,这次捐赠活动根本就没有仪式!
我参加过不少官方活动,如此简便程序,如此没有章法的“捐赠仪式”前所未见!但是,活动的内容有什么欠缺吗?我不觉得!
8、也说支教
支教,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尽管我曾经教过书,支过教,建过希望小学,还做过支教领队。但是,如今的支教活动开展得如何我还是基本上不知道。从腊尔山返程,支教联络员大胡坐到了我们车上,他下午六点半以前要赶到怀化火车站迎接新来湘西片支教的8名队员,第二天还要送队员们到怀化市新晃县米贝乡支教。大胡现年31岁,深圳人,毕业于湖南大学财经学院,父母都是从上海南下深圳的商人,主营房地产。他2012年秋季应湖南团省委招募做志愿者来支教。现在做联络员,负责湘西片12名志愿者的联络,这天新增8名志愿者。他的常住地在腊尔山和米贝,经常在期间往返。据介绍,现在支教近于“民间活动”,没有工资、津贴、差旅费,纯属志愿者活动。于我当年带薪支教、挂职支教有很大的区别了。大胡说,现在湖南团省委登记安排的支教志愿者可能有两千多人。我想,代课老师下了,民办老师没了,志愿者老师来了,谁更能担当呢?大胡说志愿者很受欢迎,举个例子说:一所村小学办四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两个老师,办复式班,如果来两名志愿者,就是不上课,辅导孩子们做作业也好啊!我问了问:志愿者的年龄结构如何?大胡告诉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到十分之一,大多数是参加工作以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还有少数退休人员。我那开车的朋友青山曾经担任过团县委书记,得知大胡的情况感慨万千,执意要送大胡到怀化……可活动还没有宣告结束,品论、赤山都还在后面,远远地跟着,而且下午四点了还没吃中饭,他们不知道大胡的情况,一再打电话过来说要在返回凤凰县城的途中山江镇吃中饭,若云则一再鼓励大家坚持先到凤凰,因为错过了下午四点半到怀化的大巴车,大胡就要晚点了。我想,今后退休了也去支教,但是我还是要选择一个交通便利些的地方……我已经不再年青咯!
9、团委书记
青山,这次我到凤凰的车主兼司机,曾经是团县委书记,“青年文明号”的大力推进者。当年我就是在他任职的地方做支教,建设希望小学。也许是我们的捐资助学活动唤醒了他青年时期的记忆,也许是大胡的介绍打动了他,他激动地驾着车,不时地褒奖大胡、若云,一会儿执意要送大胡到怀化,一会儿要和若云交朋友。过路费、加油费都应该是我掏腰包的,他全包了。还责怪我没有事先告诉他这次活动的内容,好让他也献一点爱心……在腊尔山过集镇时有个可能仇富的家伙照着他的车狠狠地踢了一脚,凹下去了差不多一公分呢……他的心痛感全然没有了!我们车内的空间完全被爱心感染了、充盈了!爱心时能感染人的,冰心先生试图用爱感染世界……
10、刘叔歇业
刘叔的足迹客栈并不好找,虽然就在沱江边上,可是要沿着古老而深深的巷道走上七八分钟才能找到,就是一个小小的门面,只有六个房间。也就是由刘叔自己经营着,雇请了一个清洗工。17日,他原计划不上山去的,没有人看店呢。出发前他临时打电话委托清洗工帮忙看看店,这样一来这一天的生意就没得做了——清洗工并不会去给他揽客!这次活动,牛叔“亏大了”,陪客两天,包吃包住,还耽误了一天生意,捐款也是必然的,还把他朋友都拉进来款捐书。16日晚,有两个住在刘叔店里的女孩,听刘叔、若云他们讨论第二天的捐资助学活动,被打动了,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去买了几本儿童读物捐助,据说她们是在校四年级大学生……大胡说刘叔厚道、热情,他领来的志愿者一般也是到足迹客栈住宿。还有一些故事:前年,刘叔她们也是在谈论山里娃娃读书苦的事儿,驻广州某部的一名女少校军官听说了,不留名捐赠雨鞋50双,回去后又寄来雨衣70套(数据凭记忆可能有误)。刘叔老家南京,自称“金陵雷人”,行伍出生,后来到军工企业工作,军工企业搬迁后自己选择在凤凰开店。一个五十多岁的半老人,外地人,时常念叨着山区的孩子,难得!敬佩!
11、下次活动
若云累了!
前一阵子还在辞职。回心转意后立马又组织起献爱心活动来。感觉有点仓促,但是活动却如此成功!为红网增光了!为散文随笔版增光了!我这个排名老四的版主也脸上有光。
下次搞什么活动呢?
我期待着下一次。我问若云。若云说:红网上层怎么想的她不知道。不能违背上层意思瞎搞呗!意思是不怎么想搞活动,说一年搞过一两次活动也就够了,大家都忙呢!
我提议,活动还是要搞,我们就搞那种社会性很强的活动,确定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一个地点,大家一起来,聚一聚、谈一谈,各自活动,就像散步,各自按兴趣行事!比如到某地围绕某个主题,呆上两三天,自由行动,再集体撤退就行!
我以为:社会活动就应该有社会活动的样子!这次到凤凰的捐资助学活动就是“范儿”!
12、穿越网络
到网上玩了好多年,几乎天天上网。这次可真是“下网”了——其实是穿越了网络!网络社会好玩,穿越网络以后呢,好玩得很!
兄弟姐妹们,让我们一起来一次、再一次穿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