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奖状
(2014-01-29 17:58:45)
标签:
人生思考杂谈育儿 |
分类: 春之情 |
第一张奖状
小学期间,我是一个笨小孩,也许正是这样我这副忠厚实诚的形象在那时候就定型了。等我拿回第一章奖状时已经是初中了,那是参加学校举办的智力竞赛,获得了第二名。从那以后,我对奖状或者是奖状所代表的某些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奖状也就接二连三地来了。对平生第一张奖状我还是十分珍惜的——并没有效法当时的学生们拿了回家就张贴到堂屋门口的墙上展示,而是珍藏在了妈妈衣柜的一个抽屉里,直到我参加工作后还多次拿出来勉励过自己。估计那张奖状还能在老家屋子里的某个柜子或者箱子里面找得到!后来的奖状、荣誉证之类的东西似乎都没有那么受到珍惜,记忆里也没有什么踪迹可寻了,几次搬家之后才发想自己前些年挣来的奖状基本上都不见了。
宝贝拿到第一张奖状的年龄比我早了十岁!前几天才三岁又八个月的宝贝就荣获“幼儿园第七届故事大王比赛三等奖”了!
“三等奖”当然是排名靠后的了,但奖状的激励却是巨大的,据妈妈说:宝贝拿到奖状就像拿到了一个“宝”,在幼儿园接她的时候拿出来“显示”了一下就背到书包里面去了,不再肯给奶奶看了!宝贝还说一回家就要爸爸、妈妈把自己的奖状贴到客厅的墙上,“是要拿给别人,来我们家的客人看的,客人都知道宝贝得了奖状,得了表扬!”我知道宝贝这个奖状也是“来之不易”!大概在两个月前宝贝就缠着我讲故事听,还说老师要爸爸妈妈教她讲故事。差不多个把月之后,我去接宝贝,幼儿园老师告诉我说:“她口语表达好,准备推荐他参加园里的故事大王比赛”。接着宝贝自己决定要讲“海的女儿——小美人的故事!”因为海的女儿故事情节曲折,文本很长,我寻找了、改编了好几次,宝贝自己呢总是要求我在电脑上找相关视频给她反反复复地看,尚不认识几个字宝贝还要我反反复复地读故事给她听!直到拿到奖状之后我才感悟的“原来宝贝已经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宝贝能拿到三等奖当然还不是我教的功劳,也不是自学的功劳,实际上是老师教育演示下了一番功夫的。宝贝参加故事会活动我全程参加了,发现宝贝班上参赛的五个孩子讲起故事来几乎全是一个强调,一样的姿态,一样的台风……直到那时候我才知道孩子鹦鹉学舌的模仿能力真的强大——原来是幼儿园老师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教的呢!回想起来,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几次和我沟通,说《海的女儿》故事情节复杂,故事太长不便于演讲;说要我们有时间多给孩子讲讲故事……可是呢,我就是瞎忙呢,没时间其实也没能力教宝贝去吧故事讲好!记得还在电脑上下载了好几个精短的故事想教孩子学学,换一个故事去讲,可是宝贝非要讲《海的女儿》不可。那一段时间,宝贝简直就是美人鱼的姐妹了,口里讲的、图上画的、手上抱的、梦里念的都是“小美人鱼”,每天晚上抱着布娃娃美人鱼睡觉!等我理解宝贝的这种痴迷的时候,也已经是宝贝领回奖状以后了。原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点不假。我不知道老师们是怎么培养孩子的兴趣的,真有一套呢!
拿回奖状的这天,恰巧我下班回家早。一回家宝贝就找来书包,拿出奖状向我展示,向我报告:“爸爸,我是故事大王了,老师给我发了奖状,你看、你看上面写了什么?你快点,给我快点把它贴起来!老师说要贴到客厅的墙上,要给客人看的!”然后,她告诉我家里还有固体胶水,胶水放在哪里。然后,并不是要我来贴奖状,而是要我把她抱起来,她自己刷胶,自己去张贴、补胶、整平。张贴好奖状以后才告诉我:爸爸,老师还给我发了一个玩具——原来是一个玫瑰色的精致笔筒,是奖品呢!
这几天,家里的布娃娃美人鱼不见了,不知道被塞到那个沙发角落里去了,宝贝喜欢的是一个卷头发的蓝色布袋子“毛毛”,宝贝给她的毛毛取了名字,叫做“卷毛”。因为放寒假了,假期属于孩子自己的时空,我懒得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