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歪解经典之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014-01-07 10:54:04)
标签:

文化

杂谈

人生

思考

分类: 春之悟

歪解经典之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对于经典,因为学力不够,见识不多,古文功底欠缺等诸多原因,我是经常“歪解”的——不是字斟句酌地理解,也不是引经据典的考究,就是凭着直觉去感悟。虽是“一孔之见”但经常还觉得自己的见解也还独到,也还有用,于是记录下来。

前几天读“燕园三老”之 张中行先生的文章,里面多次用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就想何为“行”?没有想到德行、品行,而是想到“行为、实践”想到“责任、担当、义务”。就把这句出自《论语》的经典歪解成了“除了完成自己人生(家庭)的任务、责任以外还有余力的话就学习文学,学习文化”。

歪解过后赶忙去百度,发现“谬矣,远矣!”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原文是:“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通常的译文应该是,孔子说:“在家里面孝顺父母,出门对待友人像对待兄长一样尊重、友爱,说话谨慎,信守承诺,对众人有爱心,亲近有德行的人。这样去做了以后,若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一些知识。”可以理解为:先学会做人,品德好了,行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总的来说是指“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然而,无论多远,甚至多么荒谬,我还是认为自己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到位!

试问: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基本的生活任务都完成不了,还学什么文学呢?一个人吃了上顿没下顿,风雨飘摇,风餐露宿,他还能够“之乎者也兮”!我不排除有精神至上主义者,但是大多数人之所以“学文”都是建立在“行有余力”的基础之上的!倘不是行有余力,学文何益!

由歪解而生发,得出这样一句:“行有阻滞,则以学文”!不多啰嗦了,且看看蒲松龄,要是仕途通达他恐怕不会著《聊斋志异》。甚至李白,要是仕途通达就不一定是诗仙;陶渊明要是行无阻滞,就不会有《归园田居》。

现在了所谓“职业作家”,我想要是不给于“带薪创作”的优厚待遇,“作家”要成为一种“职业”恐怕是行不通的——且不说职业作家的作品是否能流芳百世,传之久远,只说必须解决了“行”——实践、责任、担当的问题才可能去玩弄文字、文学、文艺!

可惜,很多人不能歪解,只是“歪行”——本末倒置,竟然把“文”当成了根本而废弃了“行”!谬矣、远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乱谈作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