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为什么“敢”
(2013-02-26 18:09:15)
标签:
官场感悟杂谈 |
分类: 官场感悟 |
官员为什么“敢”
——官场感悟一一六
民众诟病最多的官场问题有:受贿、贪污、卖官、专权、渎职、养二奶和作风飘浮。“反腐”工作中研究得最多的是如何惩治存在这些问题的腐败分子,相对的“倡廉”工作,似乎主要是强调思想教育和加强监督,别无良策。
为了强化“倡廉”的工作,不妨探讨一下:官员为甚么“敢”受贿、贪污、卖官、专权、渎职、养二奶和作风飘浮。
思想的堕落固然是“内因”。但“内因”仅此而已吗?比如说荣华富贵的虚荣心、逃脱惩罚的侥幸心、彼此彼此的从众心、自诩高明的奸诈心……这些心理原因是否得到全面细致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相应的心理防范措施又是否都纳入了“官员”的教材呢——权且相信官员的教育多少有一点点效果!据悉,党校、行政学校的教育基本上是不开“官员心理学”这样的课程的,那么“思想教育”是怎么入手的呢?不得而知。“思想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尚且混沌,教育的方法手段又是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的,教育的效果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内心里就一片模糊的官员不干糊涂事的概率必然也就极小了。因而,很多贪官都是“思想认识不高”、“价值观念出了偏差”、“抱有侥幸心理”、“一时糊涂”、“中了奸商的圈套”!还有“酒壮怂人胆”的事实在官场中、腐败官员中也屡见不鲜——“酒后失态、酒后失身”的大有人在。
再说说监督的问题——主要在于“不敢监督”。为什么小三反水、走狗内讧、小偷立功、微博曝光这四条渠道能汇集成为“反腐败的主流”?因为这几种方式不至于更加深重地危害到“举报人”或者说“两害相权取其轻”——举报尚能“立功”或者“将功赎罪”。如果不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估计就没有什么“正义之士”会站出来“检举揭发”了。想想,但凡贪腐官员、恶霸官员谁手上不是掌握了重权?能够掌握他们的秘密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和他们利益关系十分密切的人们?或者,倘若不是“捏着了刀把子”,贪官污吏们也不至于横行猖狂欺人太甚啊!要让“捏在他们手心心里”的人们站出来“监督”、“检举”,痴人说梦啊!所以,监督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利益链条阻断机制”的建立,否则就是空谈!
官场里、官商之间的利益关系链条是如何形成的,能不能够一一斩断?这属于官僚体制机制的范畴,牵涉到一些所谓“深层的、根本的”问题!倘若不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哪些与官员息息相关的利益链条,那是扯淡!也就是说:官员们之所以“敢”的“外因”问题基本上也还会较长时间地存在着!
内,有“敢”的心理;外,有“敢”的条件。还有什么不敢的!
反腐倡廉,就是要官员们“有所不敢”!
可惜,这方面的研究尚且粗浅,离体制机制的健全,还需要耗费时日。这样,一向胆大包天的贪腐分子们有什么不敢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