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饱餐一顿“亲情”,年就白过了
(2013-02-11 20:34:18)
标签:
人生感悟情感杂谈 |
分类: 春之悟 |
没能饱餐一顿“亲情”,年就白过了
——春节随想(四)
过年,吃得很好,休息得未必好,玩得一般都不怎么好,精神享受更是谈不上了!
吃得好,主要是说大鱼大肉、好烟好酒、好茶好糖……一切可以在前面冠上“好” 字的食品都会被人们好不吝啬地搬上餐桌。要是从食品卫生、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就未必“好”——所谓“能吃出健康来的才算好”!休息好,就基本谈不上了,且不说千里迢迢挤车赶路忙春运的,就说拜年也烦啊:大年三十拜年短信不发也得回啊!即便再怎么不讲规矩,丈母娘的年你还得去拜啊!还有顶头上司,即便不用送大礼,土特产或者上司有什么特别喜好之类多少得费费心机!要是三朋四友要到家里来搓一顿——打打麻将什么地,也实在不好拒绝……总之,想安安静静地“休闲”几乎不可能。玩什么呢?无非就是耍钱、讨累:商家酒店要么不开门,要么趁机涨价(而且年后一般就不在降回,还会说早就涨了!)或者销售劣质货,好玩的地方,平日里生意火爆的地方,老板也忙忙碌碌一年下来,放假了!没个去处,就只好呼朋唤友,酗酒打牌,通宵达旦……心累,身体更累!
春晚,本来是个很好的创意,不然也不可能坚持二十几年。可要说是“精神大餐”,差距还大得很!无非就是歌舞小品魔术调侃广告,据说还要一审再审定调子——不是艺术格调而是政治调子——在一个政治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国度,还要把调子拔高,台上的演着别扭,台下的看着糊涂,最近些年春晚已并不是“好评如潮”,而是“诟病颇多”了。还有一大弊端就是植入广告、乘机卖萌、自吹自擂地“要火、要火”,甚至玩起了什么“文化广告”,鼓动人们做粉丝,“卖萌”蒙观众!数亿双期待的眼睛盯着呢,就那么好蒙?
才放假三天呢,不满就有了,牢骚来了,心情就不怎么地了,精神就觉得有点无聊了。好在亲友们知道我是闲不住的人——大年初一上午就有一帮人联系都说还给我留个位置,再迟一会儿就没有位置了!估计不去打牌怕是没有谁会陪你聊天喝茶的……
回顾十几年来,每年都有过年读书的计划,几乎没有一年完成了。今年调整了,只看一本书《艾青诗选》,昨天看到了一半,今天看望岳父岳母去,总不能整天捧着本书到老人面前装书生,书也就不带了。倒是不到三岁的孩子有趣,你不逗她,她就会逗你!拜过大年,一忽儿唱歌,一忽儿跳舞,一忽儿又要出去“坐摇摇”……把外公外婆逗得嘴都合不拢!触景生情,我怎么就不能和岳父岳母聊一聊,交流交流什么地呢?难道我们就那么理解融洽,息息相通,心领神会吗?或者我们之间根本就不需要有交流、沟通吗?这些年来,我们何尝交流过?除了姻缘关系上的那点情谊,还有多少“亲”的联系!其实,和父亲母亲我又交心通气过什么呢?老人们之所以认为我还“孝顺”恐怕只能凭借我平常没有闲言碎语,脸面上看着还算恭顺来判断了!至于我心里想什么,我有什么需要、追求,又有什么样的感恩之情、孝敬之心,他们大概只能琢磨琢磨或者懒得琢磨了……
大年夜的精神大餐,何须到书本上、电视上、商场上去寻找呢!陪父母兄弟爱人子女好好聊聊天,说说开心事、拉拉家常话、来几段真诚的感恩、来几句实实在在的体贴……这不就是“精神大餐”吗!
春节,传统就是亲人团聚的日志。但是,貌合神离的团聚似乎成了新的传统了……很多人认为和父母岳父岳母唠叨亲情是多余的、是羞于启齿的……很多人在看春晚的傻笑中昏昏睡去……
大年夜、拜年,最主要的是“亲人的聚会”,要说有什么“精神大餐”,那就应该是“亲情大餐”,可是我们酒足饭饱之余,往往忘记了“亲情”!
没能饱餐一顿亲情,年就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