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生日的随想
(2013-01-14 21:26:31)
标签:
人生情感杂谈 |
分类: 春之情 |
母亲生日的随想
“母以子贵”,儿子我并不大富大贵,母亲也没有享受到什么富贵,甚至还受我拖累——带孩子、养孩子还要带孙子。为了儿子、孙子,母亲劳累了大半辈子。母亲六十多年来除了自己做孩子,就是带孩子养孩子,她老人家是我们这个家庭的保姆!母亲六十三岁了,身体还好,让母亲在今后的老年岁月中享受安逸、自在、平静,作为儿子应该是做得到的。
母亲年青时候当过五年民办教师,那时候和那以前肯定是有过远大美好的理想、抱负、憧憬的。只是,自从我懂事以后,母亲从来就没有讲过她年青时候的追求,估计是全身心地为我和弟弟,为我们的农民家庭奋斗去了!贫穷的农村、辛劳的农妇,哪里有闲情逸致来奢谈什么人生理想!那年月,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能好好读书,有一天能考上学校,做个教师、医生,吃上国家粮。退而求其次也要身体结实,通情达理,勤俭持家,能求上一门好亲事才好。而最现实的目标就是每年过春节前能够给全家老小做上一身蓝色咔叽布的新衣服,夏天来了又能缝上一件白色棉布的衬衫。当然,能够全家穿上奢的华“的确凉”,那就更好!那时候,父母亲都年轻,身体好又勤俭,油盐柴米酱醋没有发生过危机!茶,可就是奢侈品了!记得家里第一次上“盖碗茶”,是我参加工作以后,有一次陪同县委书记出差顺路要回家一趟,父亲特意跑到县城去买了两个有盖的釉彩瓷杯和一包伴着茉莉花茶叶。等我读书毕业参加工作、弟弟当兵转业有了工作以后,母亲连多年来在家乡修建房屋好为我们兄弟娶媳妇的理想也放弃了,她并不指望我们还回农村过日子!“好男儿志在四海”——母亲的原话是:“男子汉,要吃遍四海!窝到农村种田就是没得出息!”
我和弟弟在外工作以后,自己一个劲地奔前程,很少和母亲谈论什么人生、理想。偶尔回家看看,也只是关心一下父母的生活,顺带揩揩油——拿上一袋米、几框柑橘什么的。至于母亲有什么目标、理想,我们从未过问,只是觉得母亲倒是不急于“抱孙子”。她是希望我和弟弟努力奔前程吧!
母亲,一个“胸无大志”的农村妇女,却常拿一些俗语来教导我和弟弟要有所作为、有所追求:“勤俭持家,坐吃山空”、“门前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娶好一堂亲,富贵三代人”、“三年不抽烟,省个黄牯钱”……随着年龄增长,母亲的话更少了,她年轻的时候基本不到隔壁邻居家串门,隔壁邻居的妯娌、大娘们来找她,也是有事说事,一般不闲聊,不请坐。母亲最恨没话找话,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最反感“七长八短”的唠叨。即便如今六十多岁了,母亲也从来不啰嗦,接个电话也是干脆利落,儿媳妇们经常话还没讲完,母亲就“咔嗒”把电话给挂了!好在儿媳妇们都了解母亲,不然……
母亲最不怕啰嗦、麻烦的事就是做饭、洗衣,似乎再做三辈子也不会厌倦。小时候,我和弟弟一日三餐都是热饭——那时候生产队要集体出工——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的!等我和弟弟读书了,上学要走十几里路,早自习一般7:40时就响铃了,母亲每天早上5:00多钟就起床生火做饭,我和弟弟从上小学到初中毕业的十二年间。母亲从来没有耽误过我们的早餐,不论天寒地冻,严寒酷暑……现在,母亲帮我带孩子,三年来一日三餐从未吃过冷的,即便严冬,我们建议到小区早餐馆随便吃点,母亲也没有同意过,我都不好意思不在家里吃了早饭才去上班。小时后,我在妈妈身边转悠的时候,妈妈一般都是正在洗衣服,我呢肯定是在戳破一个又一个的七彩的肥皂泡泡——那时候不知道肥皂水可以吹泡泡呢!直到我初中毕业,离家读书以前,我没有洗过衣服,但穿戴肯定很整洁!因为妈妈勤快啊!
“勤能补拙”!是妈妈的勤劳弥补了我和弟弟的“笨拙”,因为妈妈把她的时间给了我和弟弟,我们就有更多时间读书学习,所以同龄人一般小学毕业就参加农业劳动去了,我们却可以悠闲地上初中读书。还有,妈妈为我和弟弟“思考”了很多的生活琐事,所以我们能无烦无恼,专心致志地读书……哎,也许读书实在没有什么用处,我作为一个读书人,既不能富也不能贵,能够丰衣足食,还是仰仗了母亲的勤劳!要不是母亲帮着我带孩子,两年来写五百多篇文章的事,我肯定就做不到!
妈妈曾经有一个愿望:满了六十岁就退休!不锄地不种田,玩了吃,吃了玩!养儿防老呢,两个在别人看来事业有成的儿子,怎么就满足不了妈妈一个小小的养老愿望呢!
我一直记着妈妈的愿望。可是,妈妈年满六十的时候妻子正准备生育。我和妻子异地分居,妈妈承担了照顾孕妇的劳动,接着我的女儿出生,妈妈又要为我照顾女儿。直到如今,母亲还是不能如愿。父亲也被我从乡下接来帮忙带孩子。妈妈说孙女三岁以前,她寸步不离!春节后,快三岁的女儿就要上幼儿园去了,我担心母亲寂寞,有一次说:妈,子曰(女儿的名字)上幼儿园去了,你就不好玩了,也寂寞呢!妈妈说:我中午正好休息休息,每天接送,很好嘞!妈妈真的累了,近三年来“中午休息休息”都难得呢。在我居住的这个城市里她没有熟人,连舅舅都有快三年没有见面了。孩子上幼儿园了,得安排妈妈去走走亲戚,回家乡看看,估计现在妈妈会有很多话和邻居、妯娌们唠叨了吧!三年没和见面,三年来也没和儿子、儿媳说多话嘛!妈妈的愿望是否有所改变呢?我希望妈妈能长期住我这,我似乎还没“断奶”,还离不开妈妈!
今天晚上,切生日蛋糕时,女儿为奶奶唱生日快乐歌,唱了中文歌曲又唱英文的,依依呀呀地,节拍曲调上好,情感还稍欠——孩子还不知道生日是怎么回事——估计也就是吃生日蛋糕的日子吧。我把前不久写的诗歌——《母亲颂》拿出来用家乡话念了一遍,并告诉母亲这两年刮削她的劳动,我写了五百来篇文章,今年差不多可以出一、两本书了!我知道,母亲没听懂我的诗歌,也不会去看我的文章。但是她一定会为我能写诗作文,能撰文出书而高兴!我本想把《母亲颂》念到妈妈听懂为止,或者她想听的话,我就反反复复地念,但是我也担心妈妈“今夜无眠”!女儿呢,吃过蛋糕又要洗脸洗手,接着还尿湿了棉裤,也没有时间让我啰嗦了……
我计划,今后每年妈妈的生日时都要作一首诗,念给她听……
今天还是把我做的《母亲颂》抄录如下吧:
母 亲 颂
(献给六十三岁的妈妈。妈妈患腰椎间盘突出,脚麻、疼痛,无力。尚需为我带孩子、做厨子。妈妈还幽默地说“轻伤不下火线,小病不离厨房!”妈妈还说“如果残废了,动不得了,我就去乡下躺着,不拖累你们!”老婆常说我“你就是这张嘴巴生得好——会说话!”其实我不大会说话,属于口齿笨拙之人,倒是自觉文章还过得去,只是常写公文,基本不作诗的。此试作诗歌一首,准备过几天母亲过生日时念给她听。)
嗷嗷待哺
吮我母乳
母乳如血
含辛茹苦啊
还有锄禾日当午
惜我老母
不肖之子啊
四十老儿
无异于啃老一族
常案牍之劳形
哎
伺候我的幼子
晚睡早起
兴衰荣辱
遇此慈母
愿我老母
我本农家子,家族历史中也找不到多少书香气息,但母亲的平凡和高尚,促成我写起了诗歌!歌颂的也许不仅仅是我的母亲,或者还是一个时代的母亲——母亲同时代的母亲们很多很多都是这样平凡而高尚的!母亲何止是我们这个家庭的保姆呢!她是一个时代的“妈妈保姆”的代表。我也不仅仅是母亲的歌颂者,是这个时代让我得以歌颂!
恩重如山!
母亲给我的恩情堪比喜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