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观念
(2012-12-01 15:28:13)
标签:
人生感悟杂谈 |
分类: 不惑以后侃人生 |
说观念
——不惑以后侃人生
思想的来源是个哲学问题,太深奥,太纷争,各学派也有自己的定论,轮不到我来说三道四。我要说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几十年非哲学家的人生道路中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因为生活中的这些思想,离理论的高度、理论的系统、理论的科学性还是有一些差距,就权且称其为“观念”。本文主要讲“观念的来源和运用”。
首先是来自教育: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人的思想观念是“可塑”的,可以塑造成唯物主义者,也可以塑造成唯心主义者,还可以塑造成实用主义者……这是众所周知也为广大学者和政治家所公认的。不然,“思想教育”、“上政治课”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总让人联想到——真理的唯一性和思想观念的复杂性问题。似乎绝大多数的观念是远离了真理的……
第二是来自实践:绝不仅仅是来自科学实验这样的实践,更多的来自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比如政治、文艺、社交、经商、打工等等的社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精神贿赂、金钱贿赂经常是过得硬的“真理”!倘若要是违背这些真理而去寻求科学真理、法治真理,那么可能就寸步难行了!潜规则、灰规则,似乎无时无处不再左右着我们的人生,经常是不但没有真理可寻求,就连道理你都讲不通!
第三是来自感悟:冥思苦想、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或者对书面记载的恍然大悟!总之没有人教唆,也没有什么生活的实践,有些观念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似的左右了人们的行为,比如敬鬼神、讲道理、通灵和毫无依据地信奉某种学说、理论等等。
第四是来自强迫。通过制度、纪律、规则、道义、流行等等强加于人的观念,不相信,不坚守,有违背,就会有某种强制力约束、惩罚违规者,而且通常是要反抗的话还找不到对手。比如法无明文规定的偷情者,人们就是另眼相看,找谁申辩去?艾滋病患者遭遇了歧视,能够找谁申诉?学校里歧视差生的从众行为,如何矫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是,没有谁说实践是检验“思想”和“观念”的唯一标准!
真理是科学的,思想、观念不一定是科学的。现实中是往往不是真理左右人们的行为,而是思想、观念支配人们的行为。人们的很多行为不一定合于真理,不一定科学,但是行得通,而且屡屡得逞,往往成功,甚至违背真理还事半功倍!用“成败”来衡量的人生,谁还会事事讲求个真理或者科学呢!生活中绝大部分的“歪理”并不是像触电那样一触即死的!而且通常是“歪理”比“真理”更加管用——就达到目的,获得成功来说——这就是“观念”的生命力旺盛的根源!例如反腐败的真理性意义,思想性意义,谁都知道是“关系党国兴旺成败的”!但是,要拿下某个工程,变成千万富翁,还是行贿最靠的住——这是“观念”告诉人们的!
看看周围的人们,发了大财、笑口常开、幸福满门、粉丝儿成群结队的成功人士并不一定学哲学懂哲学,甚至只是勉强读完了小学的也大有人在。再看看上下打量、满腹狐疑、犹豫不决,拿着显微镜探求人生、探寻真理的人们却不一定幸福、成功、快乐……甚至总是弥漫着一身的穷酸气!两种人,谁更有思想,更有科学的观念,谁更能掌握真理呢?
生活中,很多观念远离了科学和真理,但它们“适用”!这也许是聪明的人们要分别创造:真理、思想、观念这些近义词的原因所在吧!
按照观念来打理人生。
按照思想来指点江山。
按照真理来改造世界!
以上三条,是世界上很多一流政治家们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当然这只是我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