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才 能
(2012-11-04 15:01:06)
标签:
人生感悟文化杂谈 |
分类: 不惑以后侃人生 |
说 才 能
——不惑以后侃人生
“才能”这个词是一个奇怪的组合,因为有才学的不一定能力强,而能力有时候又并不借重高深的才学!比如说“你太有才了!”其潜台词一般就是说“你的能力并不怎么地呢!”反倒是“哇塞,太威猛了!”这样的赞叹饱含着对一个勇武威猛之士由衷的赞扬!
“才”和“能”有时候并不搭界,就像有“德”未必就有“才”一样。有人因为有才而睿智而文质彬彬,而不再莽撞勇武,而成为文弱书生;有人因为学浅而无所顾忌,而勇往直前,冲杀中堕落悬崖而不自知,爽直蛮狠不经意间竟成就了果决英武!才与能,经常都是这样的一对矛盾组合!
当然,才乃能之基,大智而后大勇,这也是“理论上”的真知灼见!“智勇双全”历来是人们所追求所钦佩所赞叹的强者的描画!必须注意的是理论和现实、理想和现实、理性和事实往往都有太大太远的差距,甚至会有天壤之别。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们,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要说没文化,没才学,基本上都主要地是自身的主观的原因造成的。谁没有机会读书,谁没有读过几年书,谁说连自学的条件都不具备?那是托辞,是屁话。没才!那不是白痴就是自找的!但是“真有才啊”或者“太有才了”却是这个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的普遍悲剧,因为“有才”不等于“有能”,甚至正因为“太有才了”而成了“低能儿”的也不是个别!举个例子吧,某大学毕业生,因文字功底扎实,能写文章,就被分配了去做秘书,结果一天到晚写文章,直到白发苍苍,人家也只知道他会写,写了一辈子的报告、讲话稿,连个姓名都署不上!至于其它什么能力,一概无从发掘体现。再如,有一种干部,一辈子只能当副职而且是基本上不能参与决策的傀儡型副职,做了一辈子傀儡,也就悠闲了一辈子。要说“才”,他可能在悠闲之际饱读诗书,而得以满腹经纶,但是要说“能”呢,他可能连展示表现的机会都没有过——只不过做了一辈子传声筒,应声虫!何须多多举例呢,“怀才不遇”者哪里没有啊!也许读者你就是其中之一!连一个表演的舞台,发挥的空间你都没有,“能力”又何从说起!
如果把怀才不遇的、专业不对口的、大材小用的、屈居人下的、被排挤打压的等等有才学但没有机会来锻炼、没有机会来磨砺,没有机会来表现、展示出能力的人们累加起来,其总数肯定是远远地多于“直挂云帆济沧海”志得意满者!有才学而不遇,实际上就是连能力被拿出来接受实践检验的机会都没有啊!其能力何从谈起!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能力就无所谓能力,最多只能算作内在的才学!
“才学”是内在的知识和智慧,“能力”是把才学转化为现实成果的实践力量!才与能之间存在一个必经的桥梁——“行”——实践,未经实践就无所谓“能”!这种实践力量的获得需要两个先决条件:时机和岗位!就算是孙膑再世,没有战争,孙膑也只能纸上谈兵,那只是一种关于战略战术的学说,决不能说是领兵打仗的能力!所谓生不逢时也!某才学出众,足可以统领一方、致富一方,在官场上是鹤立鸡群,但职务上却只是一个替人捉刀的小小秘书、幕僚,充其量也就只能纸上谈兵罢了!真是怀才不遇也!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是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才子境遇”,这些才子们到底算是有能力还是没有能力呢!
谈着上述“才能观”,忽地想到一句“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所谓有准备的头脑,就是才学智慧吧!能不能套用上述格式创造一句格言:“能力总是褒奖大权在握的官员!”其实,无论你怎么看待,官场上总是先有职权而后展示能力的!这是真理。有才学而没有职权者永远只是奴才。这也是真理!
我们目前的社会还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是一个“特权思维定势”主导的社会。假如说某人有才的话,基本上就是说他是一个很好的奴才;要是夸奖某人能力很强的话,那一定是这人大权在握,能呼风唤雨!
年过不惑,久做了奴才,却又要奢谈什么“能力”,惶惶哉!怵怵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