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现内在的美

(2012-10-21 13:37:13)
标签:

文化

情感

分类: 春之思

发现内在的美

 

如果你每天写作,而且追求美的表达、美的展示,你会感到思源枯竭,才源——或者美源枯竭吗?比如说表现的方法、手段极其有限;再比如自己内在的美的思想——值得炫耀或者可以拿出来示人的思想其实就只有那么一点点吗?

如果一个写作者,总是反反复复地表现同一内容的思想、情趣,无论你有多少天才的精美绝伦的表现手段,估计自己也会厌倦那种重复的表达和传播吧!

于是,我觉得一个高产的、伟大的作家其思想必然是极其丰富的,其美的感受必然是极其敏锐的,其内在美的修养一定是博大精深的。一个作家的修炼首先应该在于“内在美”的修养,其次才是“文采”!

可惜,很多想做作家的人们都是本末倒置:先求文采,后讲修养!

小时候写作文,追求的总是“文采”:做精美奇妙的造句,模仿奇特的文章结构,效法一些自己未必真正理解的表现形式。学校的写作教育也是循着这样的思路开展,甚至还强调:“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努力地加强“内在美”的修养,能够获得真、善、美的思想情趣吗?

其实仅仅浮华炫幻的外表是怎么也包装不出崇高绚丽宏伟博大的思想的。

一切外在的美,倘若没有美丽心灵的观照是发现不了的,发现不了的东西怎么可能得到表现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内在美”不是多读书、多写作、多思考就能获得的,而是“知行合一”的产物。必须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深化,在实践中展示!写作只是“展示”,已经是内在美的表现环节了,是先有了内在的美,才能够表现的。因而有些人有“三句两年得”、有“搜肠刮肚”而不得的思源枯竭感!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孝道,也会有孝心,但是真正有孝行的人真的不多。比如有多少人能够主动地每天下厨房帮帮年老的母亲!没有外在行动的内在美不是真正的内在美充其量只是一种内在美的理论,要化作现实的美还需要自觉地艰辛的有效的行动。二十四孝为什么会被千古传颂?原因在于那些孝子付出了常人不能付出的行动,他们用行动凝固了高尚的亲情孝顺之至美!

作为一个文人或者做着作家梦的人,不妨用自己的行动来称一称自己内在美的斤两。比如用自己的孝行来衡量一下!倘若“二十四孝”你一件都做不到的话,那么最好别做文人,别写文章,因为你写出来的都是你自己的丑陋,是散发着恶臭的心灵垃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