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言获诺奖而引发的随想

(2012-10-12 11:20:18)
标签:

莫言

诺奖

文化

随想

杂谈

分类: 春之思

莫言获诺奖而引发的随想

 

本人学过汉语言也写过大小文章千余篇,但本人不是文人,不是作家,假如非要说说与文学的缘分,那就是文学爱好者,或者仅仅是小说爱好者。莫言的小说看过一些,《丰乳肥臀》、《檀香刑》、《蛙》。这些年来我追踪着看过贾平凹的小说、皮皮的小说、王跃文的小说……还追踪者看过官场小说、商场小说、军旅小说……却没有追着看莫言的小说。因为怪诞、因为细腻的描写包括性描写的细腻、因为故事的奇特性和陌生性,莫言的小说是有可读性有吸引力的,还因为他对日本鬼子的嘲谑,我应该是喜欢的,但是我的确没有迷上他追踪他,我读过他的小说后也基本没有向朋友推介他,倒是《檀香刑》是朋友推介给我的。

作为一个学过汉语言又自以为可以算作“小说爱好者”的人,得知莫言获诺奖,得知有人提议把1011日定为中国作家节,十分振奋。中国作家这个最为古老的文人行当,这个似乎永恒的“热门”职业,竟然没有一个同喜同贺的节日真是令人遗憾的。不过把获得诺奖的日子定为节日,似有不妥!中国的文人、作家多了去了!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的作家、作品多了去了!为什么要以诺奖——别人施舍的一个奖项来定?中国的文学足以傲立世界文学之林的不只是莫言的小说和作家莫言:中国的唐诗宋词、中国的《红楼梦》、中国的贾平凹、中国的陈忠实、中国的皮皮……为什么要以别人的标准来衡量我们?为什么不把矛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颁发日定为“作家节”——至少可以同喜同贺的人们多一些,热闹一些,中国人更加喜闻乐见一些啊!

诺奖是中国人的痛,是中国人的病,是中国人的梦。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作家们、文人们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地圆这个梦。曾经因为此梦难圆,甚至有文痞诟病诺奖评审委员会。如今,此梦得圆,又有“莫言被诺贝尔奖”一说!其实,诺奖对于某一个中国作家来说应该已经比较“淡定”了——一个文学大师的创作不会只是盯着诺奖吧?据传莫言的心态便是如此。不淡定的是文学爱好者和爱好文学的政客们,他们把诺奖看成了人格、国格甚至民族的脸面!而诺奖所评鉴的却不是品格或者脸面,是智慧!令人感慨的是——很多人一直把奖项看做脸面而不是智慧——所以很多的奖牌奖状是悬挂在堂屋、客厅里炫耀的。我认为:这次现在还是中国国籍的华语作家终于获得了诺奖,而且是和日本作家比拼之后的胜出!这实际上是对华语文学创作的肯定和奖掖!整个华语世界华人世界都应该为“华语思维、华人思维的世界化”而振奋!丢开所谓的政治来看待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才不会病、不会痛,才不会有此梦难圆的伤痛和此梦终圆的癫狂!才有可能像日本一样接二连三地获得诺奖!

诺奖的获得不仅仅是中国文学、中国作家被世界的认同,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思想、一种表达和表现方式的被世界认同。纵观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成为“百年梦想”,中国在这些方面的确太需要突破、太需要认同了。文学可以扛起这项事业的大旗,但仅仅依靠文学很难实现全面的突破——民族复兴的梦还在延续。莫言的获奖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标志。但是,仅仅是莫言的获奖还不能代表一种文明、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的崛起……中国人的复兴情节的“圆梦”还任重道远,莫言获奖还只是一个开端,一点点的突破!

毫无疑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崛起是要有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的。但只有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还不足以支撑起一种强大的文明,一个强大的民族,一种强大的文化,支撑这种“强大”的还需要众多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千千万万真正“文明化了”的人们。白岩松采访莫言时,莫言说:“自己不要把这个当成一件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要把这个看得太重。它就是一个奖项,得了这个奖,并不证明你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这个我心里很清楚,中国作家有很多,写得好的也有很多,得了这个奖我很幸运……“

看来莫言时淡定的,是清醒的,也是还有更高追求的。如果对莫言个人来说得奖是一种幸运,而对华语文明来说得奖是一种必然,那么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就真的走向了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