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于物欲才能生产美
(2012-09-23 15:31:57)
标签:
美学探索杂谈 |
分类: 春之思 |
知足于物欲才能生产美
最近几年,衣食无虑,房子也买了,车子也不怎么地让人发愁了——只要需要基本上就有用的!尽管还欠了一大笔的债务,但是看如今这物价上涨哪、货币贬值哪、人民币又要坚挺哪什么地,估计工资哪福利哪多少也要加一点的,所以还是不怎么地发愁!因为不愁什么,也没有什么难填之欲壑,就有时间思考,有时间看书,有时间观察,于是有了一些发现——比如美和崇高。
原来“美”并不是那么好发现的,创作则更难!倘若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即便有所发现也是袄子、袍子、棉花厚或者美食、美酒、舌尖上的美等等让人美美地暖和一阵、美美地大吃一顿之类的“美”,都只能是极其现实的“美”!至于文学美、绘画美、音乐美,恐怕是发现不了的,假如要是有机会去创造美——要么是裹在棉被里躺在炕上去创造“美梦”,要么是蹬在厨房里面守着灶台去创造“美味”——艺术,那是吃饱了没事干的人们的活动!笔者的确是现实得近于庸俗的凡常之人,在学校读书十几年,又坚持自学十几年,累计每天与书籍相伴的日子应该不少于三十年吧,大概有90%的时间是花费在了追求美食美衣之上,至于研究什么学术美、艺术之美的确是近几年丰衣足食,有房有车,收入恒常以后才有的事。倘若要是时代潮流再进一步,不得不随了大流再去最求什么似乎必不可少的“物质”——比如飞机、游轮甚或飞船什么地,我必然放弃什么“美的追求”,先把飞船搞定,先到月亮上转悠转悠再说。倘若真的是这样,美和我或者我和美就不一定有缘了……
原来人类“追求美”是要有客观物质基础的,是要克制甚至停止对欲望的追求的,否则追求的必然是“物欲之美”,而很难进入到“艺术之美”的境界,至于精神之美恐怕就只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了!
人类所追求的美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欲之美、艺术之美、精神之美。物欲之美是对衣食住行等维持生命保障生活的物欲的美感追求——止于个人的满足!艺术之美是对美术、文学、音乐等抽象的满足精神需要的美的追求,这类美一般都可以物化,如绘画、书法、诗词、戏曲,歌舞等;精神之美是人类的道德之美,表现为心灵美、人格美、胸怀博大、道德高尚或者改造社会和人类的神圣事业——也可以称其为“崇高之美”,这类美必须造福于人类并得到人们普遍地赞扬才能称其为美!对这三个层次的美应该也是有“物质基础的”,而且越是高一个层次的“美”的实现越是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比如匡时济世是一种高尚的情怀,这种情怀的得来恐怕不是一个每日为衣食发愁,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可能具备的!即便僧人尼姑,似乎抛开了红尘物欲,但他们所追求的也只不过是自己的“开悟成佛”,匡时济世并不是他们修炼的目的。个别正在行凶的歹徒也可能灵光一现、良心发现而有所善举义举,但那绝非真正的美德或者崇高,充其量不过是人性善的闪现!人类很多崇高的理想可能来自正在受肉体、物欲的折磨的痛苦中、磨难中的人们,但是这些崇高美的践行、实现却基本上是“肉食者谋之”,比如已经被苍生大众抬举起来的伟人,已经富甲一方仓禀充实的“慈善家”,已经吃饱穿暖,有了闲情逸致的“道德家”!如果说追求物欲之美出于生理的本能,追求艺术之美出于娱乐的需求,那么追求崇高之美就来自于理性的导引!这理性的导引是必须要有思考、有思想的!思考、思想必然产生于物质和欲望的知足以后的闲暇之中!
倘若一个人追求美,投身艺术事业,投身精神之美若干年前了,了无成就,甚至连“偶然觉悟”的境界都没有能够进入,不妨关注审视一下,打点提升一下自己的生活,从最基础的美——物欲之美入手,再去追求有所进步!倘若你是一个家有万贯,日进斗金的富家公子,不妨反省一下自己是否除了“美”以外还有太多太强烈的欲望难以满足,欲望占据了你的头脑,欲望战胜了你的思想!切记,物欲的满足或者知足是追求美的基础!
其实,美都是“崇高”的,物欲之美、艺术之美、精神之美,无不“崇高”!对每一个美的追求者来说,他所竭力追求的美,对他来说都是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比如一个身无分文者所追求的美衣美食美室美车美女;比如每一个艺术家要想战胜自我、突破自我,再上台阶,都是十二分地艰难。美是那样地可望而不可即,那不是“美太崇高”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