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美的思考
(2012-08-08 20:33:48)
标签:
文化思考杂谈 |
分类: 春之思 |
美术与美的思考
——逛北京艺术品市场的随想
近日,花了差不多三天时间逛王府井中国工艺美术大厦、堪称中国美术第一街的琉璃厂、中国书店和北京图书大厦的文学艺术和美术书籍书柜。感受了一次异常强烈的“美术风暴”。
精美绝伦的玉器、金器、漆器、木雕、根雕、石雕、水墨、篆刻、重彩、工笔、泼墨、诗歌、散文、辞赋……有雕刻的艺术、绘画的艺术、语言的艺术,欣赏过程中我还想到了上海浦东的建筑艺术群、正在进行时的奥运体育艺术、音乐艺术、影视艺术……多种我能接触到的关于美的艺术。
艺术之美,是人们通过技术而创造的。美术,实际上就是关于美的技艺,关于美的创造手段。美,有自然之美、有人文之美;有天然之美、人造之美;有外在之美、心灵之美;有动态之美、有静态之美;有现实之美、臆想之美;有时间之美、空间之美……
按照人造与自然的区别,我这几天看到的基本上是人造之美。人造之美可以分为两类吧:一是描绘模拟之美,源于对自然美的再现。一类是表现抒发之美,是心灵美的外显!人们之所以学习美术,其一在于模拟自然之美;其二在于表现心灵之美。至于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的结合,应该不能算作第三类,自然之美和心灵之美往往是融合交汇,水乳交融,难分彼此的。很难说一幅山水画就是纯粹自然的,也很难说一曲音乐就仅仅只是内在情感的抒发而没有对自然的描模……
人们学习美术——美的技艺——也包括美容、服饰——难道纯粹是对美的追求吗?就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掩饰、作秀的成分吗?通常人们美容、装饰自己,更多的成分不是为了自己赏心悦目,而是为了取悦于人,然道不是吗?原来,美术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私心杂念呢!也许正是为了去除“美”中的“私心杂念”吧,所以有“唯美主义”的追求,“唯美主义”是可能的吗?只要有纯美的人性,那么唯美主义就有了基础……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言美、书法美、形体美、服饰美……就是为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美”——内在的、心灵的美!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上,无时无刻不需要表达自己的内在的、心灵的美,所以我们寻求、学习一切美的表达方式……但是,倘若我们心灵之中没有多少美的东西可以拿来表达、展示、示人,怎么办呢?也是学习美术来掩饰、伪装、作秀吗?内在的美怎么去积累、塑造、创作呢?“美术界”似乎缺少创造“内在美”的技能研究!
人与人的竞争,很多时候就是“美的竞争”,比如面试、才艺展示、选美!作文——科举取士、现在的作文考试——就是“美文”的竞争!作家、画家、音乐家、表演艺术家的成功,就是成功地展示了、表达了、塑造了、创作了“美”;慈善家,又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美、道德美、人情美的展示?人生的成功,所谓成名成家,无不是对美的积累、创作、抒发或者表现……似乎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积累、塑造、表现自己的心灵之美、人性之美!
没有“美”的人生、人性是不可以想象的,应该是不会存在的——丑恶的人生、人性,其实已经异化成为“兽行、兽性”了!
“美”是如此地弥漫着世界、贯穿与人生。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却忘却了“美”、漠视了“美”,甚至还嫌恶、排斥、抛弃“美”,还有以丑为美的,这真是人类的悲哀!
外在的美是可以积累、塑造、创造的,是可以伪装的!内在的美也是可以积累、塑造、创造的,但是不可以伪装!难道要自己伪装给自己看吗?
有些人不懂得美,不追求美,却又偏偏要去表现美、抒发美,这就出现了“画猫类虎”、“东施效颦”!其实,美术是解决不了心灵美、人性美的问题的,内在的美是“美德”,外在的美是“才艺”,没有“美德”这个“根源”,即便才高八斗,表现出来也不会是真正的“美”!
我国一直没有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些“美与美术”的反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