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问 学者 学匪

(2012-07-13 16:10:42)
标签:

文化

人生

思考

杂谈

分类: 春之悟

学问 学者 学匪

 

“学问”是个什么东西,要做到一个“学者”怎么竟然是十二分地不容易。很多人读书大半生甚至一辈子似乎也没有能做成什么“学问”,不能成为什么“学者”,终究只能得到个“书呆子”的称号,甚至有被打成“学匪”的,连大字都认不到一破箩的劁猪匠、补锅佬都还要拿了他取笑!吁矣嘻,何故哉?

昨天半夜——实际上应该是今天凌晨,苦读三十余年的老夫被顽皮得做梦都不老实的乳儿的梦话和小拳砸醒,辗转反侧,偶有所悟——“学问”不过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把“人的问题”弄懂而已!一切的学问就是围绕着“人”这个中心来展开探讨和研究!任何学问离开了人的需要、人的欲求、人的满足就不能成其为学问。有些人之所以成为“书呆子”、成为“百无一用”的书生,根本原因是他所学习、研究、懂得的所谓“学问”已经离开了人的需要、人的欲求、人的满足,脱离了“人”这个中心,这样的“学问”和“学者”自然是人所不屑、人所不齿了!打着读书人的幌子,“吃人饭,做狗工”,浪费粮食,浪费资源,还有拿了一大堆学历和无用的学问吓唬老百姓的嫌疑,被骂“书呆子”,那是客气的,实际上就是“学匪”、“学盗”、“学贼”——借着做学问之名义,骗取、争夺、侵占人们的资源——与盗、匪又有多少区别!

试问,哪一门子学问不是因为“人的需要、人的欲求、人的满足”而产生、发展、成长、壮大的?学问既然会生长、发育,也就会萎缩、消亡,人所需要的学问它就生长、发育、成熟,人不需要的或者已经没有用了的学问,它就要老化,要消亡!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问成为“显学”,成为“思潮”;有些学问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有些老先生被称做“老古董”、“老学究”的缘故。因而,做学问是要有所分辨、有所鉴别、有所选择的,不是拿了什么书都乱啃一通,那是“书虫”的做法!

“学问有深浅”,这是众所周知的。做学问有不同的科目,比如文、史、哲、数、理化,把这些不同的科目中的一种、两种做好做深做精,做到了用掌握的学问造福人类的程度了,就是学者、教授、专家。学问大家,我们称作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一般知识分子只是照抄照搬人家的学问,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却是发展了、创新了已有的学问,甚至发现了、发明了新的学问。“学者”和“大家”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掌握了已有的学问,一个是开创了新的学问!

“学问”有“深浅”,“学者”有“境界”。项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这实际上就是对学者的一种“大境界”的追求!何谓学者的不同境界?这个境界还是要以“人”为中心,为尺度来划分。按照学者研究的对象和服务的人群来划分:有研究“人性”的学问、有研究“人民”的学问,还有研究“人类”的学问。做学问基本上也有一个由“人性”到“人民”再到“人类”的逐渐扩展、深入、升级的过程,随着“学者”的视野不断开阔,服务的对象不断增加,服务的历史时间不断延长,“学者”就会逐渐进入一个越来越大的境界,学者的心灵境界也会随着知识境界扩展、提升……然后就会有所突破,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足以成家成名,称贤称圣,所谓“大家气象”、“圣贤境界”,也许就是学者的最高境界吧!

昏昏然中,似乎还觉悟到:文学是“人性之学”、政治是“人民之学”、自然科学和宗教是“人类之学”、哲学则是关于“做学问的学问”。很多人,终其一生是越学越糊涂,越学越小器,越学越萎缩,那是因为不懂得学问的分类、学者的境界和做学问的方法吧——几十年来,未曾开悟,所以自己至今还只是一个稀里糊涂的书虫而已!今朝算是开悟了,盘点一下所学却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懂得多少“做学问的学问”,几十年来所读所学竟然大多数是过去的人们曾需要过的或者只是某个新学科的皮毛而已……自己的学习怎么就离开了当代人的需要、当代人的欲求、当代人的满足了呢……这些年耗费了父母、妻子的无数心血,耗费了自己无比可贵的精力、金钱,嗨也就是“学匪”一个,比“书虫”可恶啊!

终于开悟,幸甚之至!感谢孩子的梦话和小拳把我砸醒,虽是耽误了半夜的瞌睡,或许能赚来半世的清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