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年杂忆

(2012-01-21 13:13:22)
标签:

情感

思想

杂谈

分类: 春之情

拜年杂忆

 

拜年,在小时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初一一大早起来,穿上除夕夜里就整理好了的崭新的衣服,还在床上就和弟弟一起大呼小叫地给爹妈拜年了——嘻嘻哈哈地作揖打躬着,压岁钱就到手了。洗过脸,就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爷爷,拜年,拜年拜年,除了压岁钱还有我和弟弟都喜欢吃的蜜饯……

按风俗,吃过早饭就要去给隔壁邻居和寨子里的大爷大娘、爷爷奶奶拜年。寨子里的小伙伴们总是有比我和弟弟起床早的,还来不及吃早饭就拉着我们到寨子里挨家挨户拜年去了,寨子里的长辈不兴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但发糖果、香烟、糍粑……还要吃两道茶:蜜饯茶、糖豆子茶……没拜几户,新衣服的大口袋就装得满满地,肚子也饱饱吃的地了。衣兜里装不下、肚子里也装不下了,就跟着伙伴们继续一家一户地走,一般不漏户,不去谁家那是不礼貌的……

过年真好,有肉吃、有新衣、用糖果、还有烟花爆竹放,还可以去寨子里家户每户拜年……

大年初一总是过得特别快,年还没拜尽兴,就到下午了……中饭过后就不好再到寨子里拜年了,人家都张罗着做晚饭了,大年初一呢不好不回家吃晚饭的。

初二开始走亲戚了,一般是先到舅舅家,亲戚多的人家特别好玩,七大姨八大姑家的表兄弟表姐妹热热闹闹地在舅舅家聚会,然后安排着一家一家地拜过去,不到初九、十一,兄弟姐妹们就不散,有时候还要呆到一起去报名读书,兜里的压岁钱足够交学费的……我忙着拜年那几年每期学费二块五,后来涨了点,也就是五块、九块……

快乐属于童年!那时候遇到特别快乐、好玩的事,我们就叫“过年”,或者说“比过年还好玩”!

后来读中学了,春节前考了好成绩,不怕爹妈、舅舅问学习成绩的话,春节倒也快乐;有时候寒假作业没做完,老师也不怎么责怪,要是成绩不怎么地,那就是一个寒窗苦读的寒假,那就是一个比较郁闷的春节,大年初一迎春的爆竹似乎也有点沉闷起来。家乡的风俗是大年初一凌晨放十二响大炮,每个大炮代表一个月的运程,倘若有一个没放响的话,我总担心有一门功课会不及格,可惜不知道不响的那个炮究竟代表哪一门功课……中学时代,我是几乎不去拜年,大年初一也在忙功课呢!

真是“少年已知愁滋味”,“年味”渐渐地淡了。

刚参加工作那阵子,还是小青年,总盼望着快快过年,以为过一年就长一岁,就成熟一点,工资可能会提一点,职务也可能会提一点,好像也还真是那么回事呢!过年虽然没有多少快乐,但总是喜气洋洋地,有几年奖金发得多点,过年时,口袋里背着千儿八百地,走起路来就格外地矫捷,似乎一阵风就吹上了新台阶、新岗位……那时候不时兴“拜年”或者送土特产什么地,倒是每年正月间,报到上班后,顶头上司要把我们几个业务骨干、中层干部们请到家里吃顿“开年饭”,鼓励我们新年“更上一层楼”!我们七八个人就“凑份子”,每人十块二十块,买点糖果、健力宝、加上两瓶十几二十块的白酒过去,也就算是给领导“拜年”了,领导客气时还要把我们家在外地的年青人邀到家里过元宵节,“拜年”凑的那点份子,还真能吃回来呢!

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一阵风似地就过去了,没认真“拜年”呢,这年月还是就随风而去了……

时移世易,人到中年,这拜年的风气就变了。虽然不赶时髦过洋节,但拜年,基本上是从元旦一过就开始了:拜顶头上司、拜相关领导、拜上级机关、也拜下岗职工、拜农村贫困户、拜企业老板和员工,尽管拜的方法和内容有区别,却也都是“拜年”吧!只是舅舅、姨妈、姑姑的年一般就不拜了,寨子里的大爷大娘的年一般就不拜了,爹娘、爷爷、奶奶的年一般就不拜了,即便给这些亲人们拜年,也只是用嘴巴子喊一声“拜年”,基本上是随口溜出来的,其亲热程度还不如大年初一跟出租车司机说的那一声“新年好”!

有几年,流行打电话、发短信息拜年,开始还用心考虑几句祝福啊、感谢啊之类的话语,后来就转发别人的精彩段子,再后来就群发短信息“拜年”了!一不小心还转发出几条“荤段子”,当然,时兴拜裙子、拜裙带的人们大多是不会计较的……

我的孩子呢,现在过年和没过年似乎没什么两样啊!在她身上,好像也找不出什么过年的喜气,只是我和她妈妈、爷爷奶奶总要塞个红包给她,告诉她“这是压岁钱”!好让她别忘记了:中国人是要“拜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