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童话·闲话
(2011-12-23 12:37:43)
标签:
扯蛋杂谈思想情感、爱国 |
分类: 春之思 |
笑话·童话·闲话
在分别21年后,于大山深处一所破落不堪的小学找到他时,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二十年后,我这位在大山深处任教的同学除了容颜已老,老到似乎大我十几岁以外,其他的一切似乎都没改变,思想依旧、情感依旧、神情依旧,给我的感觉是时光倒流,我似乎被他带入了童话世界!
因为,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山区小学从教的老同学的思想、情感几乎停留在了二十年前的1990年代:
情感上,他依然是那样的执着于那个当年他所暗恋的女孩,一见面就腼腆着向我喋喋不休地盘问“她”的情况。可以揣度出他之所以离婚,就是因为以梦中的“她”为参照的结果;
思想上,他依然是那样地单纯朴实,以为只要埋头苦干、教书育人就可以功成名就,“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的“责任心”,他说:对学生要负责,学校确实破落,环境确实艰苦,可只要拿着教案走进教室,自己就有责任教好每一个学生;对七十多岁的老父老母也要尽孝心,每个周末,不论晴雨风雪,都要步行两个多小时,回家陪陪父母,总不能让老人操心;还有在读中专的女儿,总不能苦了她……
对朋友,我这二十年前的同学突然“光临”,他是十二分地感动,总“不能就在这样破落的地方招待”,一定要“走出去,到县城,住宾馆,下酒店”!
找老同学的路途,我已经得知老同学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所在的乡离县城三十多公里,所在的村小学离乡政府又二十多公里,从乡政府只有走两个半小时小路才能到学校。学校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来做大队部的木板房,已经摇摇欲坠,学校只有50余名小学生和两名教师……后来得知,他个人也颇为拮据,离婚后带着个在省城读职业中专的女儿,每月工资1700多元,在老家乡下起了栋房子,尚有负债12000元,计划还要一年还清……之所以四十岁了,还在深山沟里教书,是自己的选择,因为每月可以领到120元的补贴……
和老同学走向乡政府的路途,陪我一起来找同学的另一个同学要我“开导开导他,不能活得这么沉重、窝囊”, 我无言以对,只是感慨万千,思绪万千……
倘若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停留在了二十年前,是好,是坏?是个笑话,还是是个童话呢?
二十年前,有哪些思想、情感应该保留、延续,甚至永恒呢?又有哪些思想、情感应该解放、抛弃、革新呢?
二十年后的今天看二十年前,是一个保守、禁锢、落后的思想、情感时代,还是是一个思想、情感解放的启蒙或童年时代呢?
人的思想中,有些东西是应该持续、永恒的,人的情感依然吧!不是吗?“爱到地老天荒”不就是对爱情的永恒的向往、追求吗!诚实守信,不就是一种思想上对人格操守的一种坚守吗?
二十年前的思想,可以不变,那可能是一种积极的、坚定的操守;二十年前的情感,可以不变,那可能是一种人间至情在趋向永恒……
如果说二十年前,我们四十岁的这一辈,正处于思想和情感的“蒙童”年代的话,我的一个同学的思想和感情就停留在了“童年”!
停留在“童年时代的思想、情感”就窝囊吗?就沉重吗?
似乎被金钱所奴役,一切向钱看,就不窝囊,不沉重呢?
生活在穷乡僻壤,做一个乡村教师固然是苦,可生活在城市之中,被水泥的森林包围,被老板的吆喝驱使,被万能的金钱奴役,就不窝囊,不沉重吗?
一个人,二十几年在思想上、情感上的执着、坚守是个笑话吗?是个童话吗?
我这万千的感慨和思绪,都是闲话吗?
生活中有笑话、闲话,也该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