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晚上睡不着
(2011-09-09 22:02:53)
标签:
思想、杂谈杂谈 |
分类: 春之思 |
有些官人总是晚上睡不着,当然不一定是收了红包而激动,不一定是想着小蜜太牵挂,不一定是仓中无粮而心焦,更不一定是神经衰弱而失眠……官人晚上睡不着可能有一万种理由,实在不必深究。但有三种睡不着却让人深思:
孔夫子是“官人”吧,不做官的时候就做“校长”,“校长”也算是“官人”的,现在的小学校长都很有官派的!估计做了官员或校长的孔夫子是深受过“晚上睡不着”的煎熬的人物,要不“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不会成为千古训示。“食不语,寝不言”用现在的白话说就是:吃饭的时候不讨论,睡觉的时候不说话。孔夫子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训诫”呢?想一想,做了一天的“官”下来,特别是做了一天的校长兼老师,终于夜深人静了,可以宽衣解带了,你还絮絮叨叨个啥,烦不烦啦!倘若再要“语”个不休,又要搞得老夫子“日三省吾身”一回,还让不让人睡觉啊!人家孔夫子,做官、做校长、做老师,累了一天,就不该安安静静地睡上一宿?估计夫子实在是经常被人“语”得翻来覆去,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才发出了“食不语,寝不言”的感慨、训诫的!劳动者都有休息的权力,总不能让孔圣人不睡觉吧?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此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始终以清廉自守,“不爱乌纱不要钱”的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身为知县时的“感怀”。风吹草动都睡不着啊!也许官场实在太累了,总是让人睡不着,知县郑板桥才会拂袖而去吧!倘若能够每夜安安静静地,心安理得地,打着如钟如雷的鼾声入睡,估计郑知县也不会辞官而去的。生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大清王朝,郑板桥为什么还“晚上睡不着”呢?且看郑知县的“民情日志”——“绕郭良田万顷赊,大都归并富豪家。可怜北海穷荒地,半篓盐桃又被拿。潍县原是富豪都,尚有穷黎痛剥肤。惭愧他州兼异县,救灾循吏几封书”(《潍县竹枝词》)。即便当今太平盛世的县长、市长,倘若也有那么点点“板桥情怀”估计同样会是“晚上睡不着”的吧?
最近,听到某市长大发感慨,说工作难做,上访的太多,搞得他“晚上不敢看文件,怕看了文件睡不着!”恰巧又方便,就接着问了一句“那你晚上干什么?”市长沉思片刻回答“看电视!”我自知不该问,问得不好,人家市长晚上能没事闲着?人家市长晚上干什么我能管得着?好在旁边有位官人打了圆场,说:“当年我当市长时每晚吃两颗安眠药,吃了三年!”看来,有着“板桥情怀”的官人真还不少,一不留神,身边就有两个呢!
孔夫子“晚上睡不着”就训人:“食不语,寝不言”!
郑板桥“晚上睡不着”就开仓赈灾,然后走人!
如今的县长、市长“晚上睡不着”,就看电视、服安眠药!
呵呵,古往今来,“官人”都是“晚上睡不着”啊!看来这官实在不好做,幸亏有了电视,有了安眠药,还有了“小三”,传闻“做了爱”以后翻身就能睡得着的……
官人,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