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问题”的研究视角
(2011-06-19 10:32:08)
标签:
思想、杂谈杂谈 |
分类: 春之悟 |
——“五只眼睛”看中国
如何看待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问题?
中国人、外国人;官员、学者;工人、农民;等等,无不关心。
书刊、讲坛、网络上相关言论汗牛充栋,众说纷纭,可谓百家争鸣,莫衷一是。
几年前,笔者提出一个思路“用开阔的全球化视野和纵深的历史学视野”来研究中国问题。几年来不断努力,受益匪浅。但总觉得一些问题还是云山雾罩,是非莫辩。近日,集中时间思考并结合着阅读《政府的本分》(秋风著)、《重新发现社会》(熊培云著),做到“学思结合”,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方法产生了“顿悟”——“五眼”看中国,才能看明白——即用民生视野、哲学视野、法学事业、史学视野、全球视野来研究中国。
倘能造就“五只法眼”,能用“五只眼睛”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的具体问题,思路就清晰了,视线就清楚了,对策也就出来了。比如城市化及城市化中所遇到的问题、现代化及现代化进城程中的具体问题等等,都应该用“五只眼睛”来扫视、透视。
怎么才能具备“五只眼睛”呢?
其一是站在广泛吸收人类文明和智慧的高度学习积累社会学、哲学、法学、历史学和全球化理论知识,储备丰富的“背景知识”——实际上是造就一颗上述五方面知识丰富的头脑,使自己站在纵观全球的高度、俯瞰人类的高度和人类文明和智慧的前沿;其二是培养善用“五只眼睛”的思维方式,不断改造、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使“五只眼睛”都能“睁开”、都能“扫视”、“透视”。要获得“五只法眼”除了了解上述方法外还必须下一番刻苦攻读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功夫,没有三、五年的学习、磨砺恐怕难达目的。当然,倘不明确“五只眼睛”的“制造”目标,即便思索三、五十年也“法眼难开”!
谁需要“五只眼睛”?
官员、理论家、有志于或有兴趣于研究中国问题的人们。
作为“官员”——按照通常的副处级以上实职算是“领导干部”的说法——一般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遗憾的是很多的“官员”们造就的或正在努力造就的却是“钱眼、色眼、红眼、醉眼、狗眼”——这实际上就是“中国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